網絡廣告作為網站的主要盈利形式,從互聯網誕生不久就出現并發展到了今天。中國第一個互聯網廣告早可追溯到1997年chinabyte獲得IBM的廣告付費。網絡廣告大致可以分為按展示時長計費的包時廣告和按效果計費的各種CPC、CPS、CPA等形式的廣告。在各種廣告聯盟出現之前,包時廣告幾乎是唯一的廣告形式,因為其高回報以及內容可選擇性目前仍然是站長們青睞的廣告形式。在行業內有一定影響力的大站議價能力較強,頁面廣告一般以包時廣告為主,但是中小型網站由于包時廣告主不好找,大多數被迫接受收益較低的廣告聯盟按效果計費的各種廣告形式,甚至是首頁的黃金廣告位。
中國互聯網市場規模在持續增大,2015年預計會突破2000億元,包時廣告這種形式卻在逐漸被邊緣化,尤其在是2012年之后DSP(需求方平臺)廣告形式因為其精準定向迅速席卷國內互聯網廣告市場。一些老牌網站過去的固定包時廣告位也開始逐步向DSP廣告形式轉型,更別說本就不被廣告主所追捧的中小型網站了。
1 難道包時廣告形式真的就沒有市場即將面臨被淘汰嗎?我認為不盡然,因為不僅有追求直接的銷售效果的廣告主,同樣也有希望做品牌推廣的廣告主,品牌分大小,中小品牌廣告主基礎成本考慮同樣會選擇中小型網站來做推廣,比如某個希望做區域推廣的廣告主會選擇一家有區域影響力的網站來投放推廣。這塊市場一直存在,一般是通過雙方的自發來完成交易,但是成交率并不高,究其原因大概可以總結為如下三個方面:
一、缺少一個包時廣告的供求平臺,導致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站長很難找到買家。
二、中小網站往往不習慣使用廣告管理系統,廣告的上下架通常手動來完成,一些以天為單位的廣告投放需求往往不會達成交易。
三、雙方的信任問題。中小網站因為信用不夠,廣告主會自然而然擔心站長流量造假、服務器不穩定等、不按規定投放等
本文章由
石家莊軟件開發 石家莊軟件開發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