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源:環球網
(作者: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執筆人:吳宇亮(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助理)【西非漫談】2022年第三期,總第五十二期。整理:張海琳、孟雅琪,供稿:趙蜀蓉)
一、前言
從西非國家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預期來看,實現聯合國《2030議程》和非盟《2063議程》設定的發展目標并非必然。包括岡比亞在內的西非各國還必須克服一系列風險和挑戰。過去兩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西非也不例外,但這可能只是西非各國面臨的眾多挑戰中的一部分。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31日,西非地區累計確診病例824,419人,累計死亡10,883人(死亡率為1.31%)。毫無疑問,疫情對西非旅游業產生了重大影響。
圖1:西非15國新冠病死率
(一)西非疫情經歷了兩個主要階段
圖1顯示了從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西非各國新冠肺炎病死率的動態下降趨勢。總體而言,第一階段處于疫情爆發初期,是西非15國病死率最高的時期。此時,岡比亞、佛得角(33.3%)、尼日利亞(23.08%)的病死率一度超過20%。與此同時,岡比亞在2020年3月23日創下了50%最高的病死率。從第二階段開始,西非疫情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除利比里亞在2020年5月29日出現了10.04%的病死率,此后西非病死率再未超過10%,后呈現下降趨勢。
(二)疫情對西非各國的影響
在西非15國中,有半數國家屬于經濟欠發達和政局易動蕩,面對疫情疊加影響的多重負擔時,更易導致社會不和平、政局不穩定、發展受阻等負面后果。在2018年和2019年,西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了3.4%和3.6%。但2020年疫情暴發后,該地區GDP下降了1.5%,遠低于非洲開發銀行(AfDB)在疫情前預測的4%增長率。
許多西非國家都受到新冠疫情的沉重打。岡比亞旅游業在2020年至2021年也經歷了從繁榮到蕭條的大轉折。2020年3月17日,一名從英國返回的岡比亞人確診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隨后總統宣布從2020年3月27日起全國進入緊急狀態,關閉所有非必要的業務、領空和陸地邊界。
(圖片來源:https://www.gambia.co.uk/mandina-lodges)
岡比亞作為西非經濟共同體成員,同區域各國一樣,實施了刺激政策。面對國家經濟快速下滑、財政緊張和高失業率等不利局面,政府決定從2021年旱季開始放松對旅游業的限制,這無疑是疫情暴發以來岡比亞旅游業的一劑“強心劑”,也是旅游業擺脫困境的一項有效激勵政策。
二、岡比亞豐富的旅游資源
(一)岡比亞被稱為“非洲微笑海岸”
旅游業已成為該國增長最快的產業,得益于持續的和平、安全和穩定,每年世界各地的游客都被這里的海灘、鳥類、陽光、民俗文化以及熱情好客的當地居民所吸引。
(圖片來源:https://www.gambia.co.uk/sunbeach-hotel?oo=false&back=true)
岡比亞有許多獨特的旅游景點。這個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擁有金色的海灘、搖曳的棕櫚樹、風景優美的瀉湖、沉睡的漁村以及大量的野生動物,包括黑猩猩、河馬、鱷魚和近600種鳥類。2019年,岡比亞獲得了由德國旅游頻道Sonnenklar.tv頒發的“年度旅游目的地”大獎。此外,岡比亞還獲得了由Ethicaltraveler頒發的2019年和2020年“旅游道德目的地”獎。這些成就得益于政府和行業不斷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監督,特別是岡比亞旅游和接待學院(GTHI)的建立,顯著提升了當地旅游工作者的能力,推動了岡比亞旅游業的可持續發展。
(二)岡比亞旅游業的優勢
岡比亞的優勢之一是接近歐洲,一年四季都是熱帶氣候,官方通用語言為英語,旅游消費性價比高,社會和平穩定等。尤其在政府指導和行業引領下,岡比亞旅游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一系列的營銷和促銷活動,以增加在新老客源市場的吸引力。許多游客來自英國和荷蘭傳統市場,也有一部分來自德國、波蘭、俄羅斯、葡萄牙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
為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政府出臺了一些招商優惠措施,包括在旅游開發區 (TDA) 免費開發土地、特殊投資證書 (SIC)給企業免稅以及舉辦國際投資論壇。全新的國際會議中心已投入使用。
(圖片來源:https://www.visitthegambia.gm/gallery/17736854627d4c7c5d897d7e0963f451d8ddb340bf.jpg)
(三)岡比亞的氣候條件
岡比亞有雨季和旱季兩個不同的季節。雨季通常從6月到10月,這期間降水過程大多在一小時或更短。旱季從11月到次年5月,旱季幾乎沒有降雨,成千上萬的游客從世界各地來這里度假,享受著陽光和溫暖。日間平均氣溫為27攝氏度(80華氏度),夜間平均氣溫為20攝氏度(68華氏度)。
(四)輕松便捷抵達岡比亞
班珠爾國際機場是岡比亞唯一的機場,位于云杜姆,距離首都班珠爾約 24 公里。機場開通了定期航班,包括法國航空公司、布魯塞爾航空公司、伏林航空公司、土耳其航空公司、摩洛哥皇家航空公司等。此外,為了提高游客承載能力,還有無固定周期的旅游包機,承運商包括Thomas Cook、Corendon、TUIHoll和Transavia等。
三、旅游業對岡比亞經濟的貢獻
(一)對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布的2020年簡報,旅游業是岡比亞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對GDP的貢獻率超過20%(20.8%)。旅游業為當地提供了超過4.2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4萬個間接就業崗位。旅游業是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2015-2019年,旅游業創造8500萬美元外匯收入,吸引外商直接投資超過4500萬美元。
(二)對旅游工作者收入的貢獻。根據岡比亞統計局2020年發布的一項關于在旅游旺季從業人員的月平均收入的評估表示,旅游能為從業人員帶來相當豐厚的收入。持續發展的旅游業和源源不斷的游客為從業者帶來了可觀且穩定的收入,這又是旅游業對岡比亞民生的一項重要貢獻。其中收入最多的是鳥類觀察者,每月平均收入52,102達拉西(約合1043美元),其次是出租車司機(37,508達拉西)和工藝品商販(37,553達拉西)。
(三)游客在岡人均消費。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年統計的數據,每名游客到岡比亞的平均花費是924美元,這為當地餐廳、酒吧、夜總會等旅游關聯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商機,這還不包括住宿、機場和交通等開支。
(四)如果沒有新冠肺炎疫情,岡比亞旅游業將會發展更好。近年,得益于政府重視、行業協會規范有序、旅游環境良好等利好因素,岡比亞旅游競爭力來有了顯著提升。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前,旅游業保持高速增長,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有關機構對旅游業做了如下分析預測:
1.旅游短期發展目標。岡比亞旅游局原定目標,2020年航空入境游客(以下稱入境或入境游客)達到28.9萬人,在2019年基礎上增長22.6%,但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這一目標根本不可能實現,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根本不會有人入境。除此之外,政府必須意識到旅游業面臨的困難,加大對旅游業的實際扶持力度以維持其活力,如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直接措施,并在疫情過后及時啟動復蘇計劃。
2.旅游長期發展目標。世界旅游及旅行業理事會(WTTC)曾對岡比亞旅游業貢獻做出積極預期:
? 國內生產總值:2014-2024年,GDP直接貢獻每年增長2.5%。
? 國內生產總值:2014-2024年,GDP總貢獻每年增長3.9%。
? 就業:直接貢獻每年上升0.2%,到2024年占全國就業總額的5.2%。
? 就業:包括間接創造的工作崗位,旅游業對就業的整體貢獻每年上升1.5%,至2024年解決14.4萬個工作崗位(占總數的15.4%)。
? 游客旅游出口:到2024年,旅游出口收入每年增長1.2%,占總出口的45.6%。
? 旅游投資:到2024年,旅游投資每年增長8.2%,占總投資的14.9%。
四、疫情對旅游業的影響
(一)對世界的影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人類而言,就像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當世衛組織宣布新冠肺炎病毒為全球大流行時,注定將影響全球各行各業。由于疫情對全球人口流動的限制,旅游業無疑是受沖擊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1.疫情嚴重阻礙了旅游業的發展。根據世界旅游組織2022年發布數據,2020年是旅游業有記錄以來最糟糕的一年,全球僅有4億游客出行,下降了73%;與2020年相比2021年全球旅游業增長了4%,但仍比2019年新冠疫情爆發前下降了72%。此外,世界旅游組織還作出警示,盡管2021年旅游人數有所增加,但旅游需求的增長趨勢仍然脆弱,奧密克戎變種(冠狀病毒變種)導致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2.對全球旅游業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盡管各國旅游業呈現出復蘇的跡象,但前景仍不明朗。根據聯合國《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全球經濟復蘇在疫情期間仍面臨重大阻力,疫情沖擊已經超出行業自身。
3.緩慢而不平衡的復蘇。圖2所示,由于存在人員流動限制、疫苗接種參差不齊和游客出行意愿等差異,各國旅游業恢復速度緩慢且不均衡。對與2020年的數據相比,歐洲和美洲在2021年的復蘇最為強勁,旅游人數分別增長19%和17%。與此同時,非洲2021年的入境人數比2020年增加了12%,但仍比2019年減少了74%。
圖2:世界旅游組織統計國際游客入境人數(變化百分比)(圖片來源: https://app.flourish.studio/visualisation/8478714/edit?)
(二)疫情導致岡比亞經濟衰退
根據岡比亞統計局2020年的報告,一直以來旅游業對岡比亞就業和GDP的貢獻極大,而疫情導致旅游業完全停滯,無疑對國民經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
1.直觀數據,反映入境游客急劇下降,旅游業幾乎完全停滯。
根據非洲開發銀行報告,僅2020年岡比亞損失將近15萬游客,按照人均1000美元消費測算,最終損失近1.5億美元,其中一半將用于岡比亞的最終產出。從圖3可以看出,赴岡入境航空游客在2020年4月幾乎為零。之后,得益于各國推廣實施疫苗接種計劃,旅游業在2020和2021年有了緩慢增長,最多時每月近10000人入境,但不到2019年最高記錄(32209人)的三分之一。另據岡比亞統計局報告,由于入境游客從2019年逾235710人降至2020年不足9萬人,約69%的受訪者表示已關門歇業,整體經濟損失約68億達拉西(約1.36億美元),實際損失遠超過這一數字。在疫情之前,岡比亞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勢頭強勁,2018年和2019年分別增長了7.2%和6.2%,但在2020年實際增長率下降了0.2%。
圖3:2011年1月至2021年9月的每月入境游客人數(圖片來源:岡比亞統計局(GBoS),https://gambia.opendataforafrica.org/gtfztdf/tourist-arrivals)
根據岡比亞入境月度統計數據顯示,2021年9月有7147名國際游客(過夜游客),與2019年大流行前同期(11439人)相比下降了37.52%。在相同情況下,而2020年9月入境人數僅為984人,較2019年大幅下降91.40%。2020年12月旱季期間,共有7691名國際游客(過夜游客),比2019年大流行前同期(32209人)下降76.12%。
2.谷歌數據分析:全球搜索“岡比亞”和“旅游”均呈現出顯著下降。
谷歌岡比亞旅游趨勢搜索每周數據(圖4)突出顯示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間岡比亞旅游搜索的下降趨勢。盡管自2020年4月以來,人們的旅游興趣逐漸增加,但仍處于低位且波動性很大。此外,它依賴于國際旅行的回返,岡比亞對國際旅游的限制放寬到旅行者可以接受的水平。索引基數為100(參考數據,2019)表示谷歌搜索興趣的最高水平,索引值為50表示本周的搜索熱度是最高峰的一半。
圖4:2019年1月-2021年12月谷歌“岡比亞”旅游搜索趨勢(圖片來源:谷歌搜索趨勢指數,說明:2019年第一周為參考值,“岡比亞”關鍵字搜)
五、岡比亞的應對措施
(一)政府采取的措施。為促進旅游業的恢復和發展,自2021年10月1日起,持有完全疫苗接種證明的游客,無需PCR檢測證明即可進入境,抵達時不再要求快速檢測或接受隔離。岡比亞政府熱切希望開放2021-2022年旅游季,該政策是現階段政府COVID-19防控政策的主要方向。
(二)旅游業采取的措施。在岡比亞統計局2020年調查的266家企業中,有餐館55家(占20.7%)、酒店32家(占12%)、賓館32家(占12%)、旅社和生態旅社等(占9.4%)。如圖5所示,旅游企業普遍采取了裁員和減薪的自救措施,大約有197家企業裁員、68家企業降薪。
圖5: 疫情期間岡比亞旅游業采取的應對措施(圖片來源: 岡比亞統計局(GBoS))
六、復蘇旅游業的建議
根據世界旅游組織2022年《世界旅游晴雨表》(第1期)預測,隨著全球疫苗接種率的不斷提升,各國間持續達成跨境協調和簽署合作協議,將會推動旅游業復蘇。同時,非洲開發銀行也在2021年分析指出,由于全球跨境旅行堡壘依然存在,為避免長期產能損失,各國需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其對岡比亞的建議如下:
(一)多舉并措,吸引更多的游客。政府應提高對旅游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推動國內和區域旅游市場有機銜接,降低國際市場的不利影響。在保證健康和安全前提下,盡可能減少對旅游的限制,吸引更多的鄰近區域游客;主動尋求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和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的幫助。同時,旅游企業應提供更多優質產品,刺激需求并吸引更多本土游客。
(二)轉型升級,增加高端旅游項目。以往,岡比亞主要以海灘度假為主;今后,可以通過打造野生動物體驗、自然文化遺產探尋等多樣化高端生態旅游項目,提高旅游服務價格,降低夏季和疫情的不利影響;政府應同盧旺達、烏干達、肯尼亞和坦桑尼亞等已經發展起這些行業的國家建立合作伙伴關系,在旅游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現階段,應將馬卡蘇圖(觀鳥)文化森林公園和中河區國家(黑猩猩)公園打造成高端旅游試點工程。
(三)加強協調,提高投資推廣力度。政府應加大旅游市場推廣力度,出臺更有競爭力的營商政策,鼓勵資金流入,調整投資稅收激勵結構,為投資者提供可觀的免稅期,使其預期收益最大化。同時,加強同區域各國協調,提高外國投資便利性,促使其開發更多具有當地特色的旅游產品;推動建立區域市場運行倡議,減少各國不必要的競爭。任何未經協調的政策,最終會導致“損人不利己”的后果,進而削弱區域旅游業競爭力。
七、結束語
新冠病毒已在全球肆虐兩年多,終點遙遙無期。在此背景下,病毒的持續變異傳播為經濟復蘇帶來諸多不確定性和風險。聯合國在2022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中,再次強調了旅游業對各國經濟和全球貿易復蘇的重要性。相比之下,包括岡比亞在內的高度依賴旅游業非洲國家經濟復蘇之路顯得更加艱難和漫長:
(一)岡比亞在處理突發事件方面有過成功經驗。岡比亞的旅游業已經受到過一些國內和國外沖擊,比如2014年的埃博拉病毒和2016年的政治僵局。但隨著政局穩定,游客又在2019年重新涌入,實現2018年到2019年入境游客從203643人增長到235710人,年凈增長15.7%。
(二)對岡比亞旅游復蘇持謹慎樂觀的態度。一些專家表示,岡比亞不久將再次迎來旅游業的繁榮盛景。盡管仍然有許多障礙,但隨著各國疫苗接種計劃的普遍實施以及全球科學有效的疫情防控,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或將在2023-2024年迎來拐點。屆時岡比亞旅游業將再出發,繼續造福當地人民。那時,這個非洲大陸上最小的國家將再次向世界展現“非洲微笑海岸”的無限魅力。
(三)變異病毒給旅游業增加了不確定性。盡管最近新冠疫情有所改善,但世界各地的疫苗接種率不均衡,以及新冠病毒株導致一些國家采取了新的旅行限制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影響旅行需求。在過去的幾個月里,奧密克戎變種的出現導致數十個國家恢復了對入境人員的限制,給旅行者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沒有人確切地知道旅游業何時能完全恢復,也許西非完全恢復的時間還無法預測。也許要等到新冠肺炎疫情結束。
本文旨在為讀者介紹現階段西非地區旅游業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如果說在疫情之前,西非旅游發展靠的是天然的地理優勢和相對低廉的價格,那么經過疫情考驗后,打造富有特色的旅游協作體系,開發具有高附加值的旅游產品,推動旅游業轉型升級,則是西非旅游業再次騰飛的基礎。文章內容參考了聯合國、非盟、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對西非各國在疫情下復蘇經濟的分析和報告,特別是岡比亞所做的努力和嘗試。今后,讓我們繼續追蹤包括岡比亞在內的西非各國旅游業的復蘇歷程。
參考文獻:
[1] See IMF Policy Tracker, accessed 17 May 2021. https://www.imf.org/en/Topics/imf-and-covid19/Policy-Responses-to-COVID-19
[2] Coronavirus pandemic could cost global tourism trillion this year. UN, 2021. https://news.un.org/en/story/2021/11/1106712
[3] Covid-19 fatality rate in 15 West African countries. ourworldindata, 2022. https://ourworldindata.org/explorers/coronavirus-data-explorer
[4] GMB-COVID-19-Situational-Report, MOH, The Gambia, 2021. https://www.moh.gov.gm/covid-19-report/?fbclid=IwAR3QFGlZGpng7yltfzqR5JukuO0m2AlxmD_GrI7la2YW9OAKXQHiA1l04l8
[5] World Economic Situation and Prospects 2022. UN, 2021. https://www.un.org/development/desa/dpad/wp-content/uploads/sites/45/publication/WESP2022_web.pdf
[6] TOURISM GROWS 4% IN 2021 BUT REMAINS FAR BELOW PRE-PANDEMIC LEVELS, JAN 2022. https://www.unwto.org/taxonomy/term/347
[7] This paragraph is based on a recent 2021 AfDB The Gambia country note. https://www.afdb.org/pt/documents/gambia-assessing-impact-covid-19-gambia-and-spending-needs-2030-sdg-agenda
[8]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TOURISM AND THE IMPACT OF COVID-19.UNWTO,2021. https://www.e-unwto.org/doi/epdf/10.18111/9789284423200
[9] Artal-Tur, Pallardo-Lopez and Requena Silvente. 2016.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visa restrictions on international tourist flows using panel data. Estudios de Economia 43 (2):265-279. Availabl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1647205_Examining_the_impact_of_visa_restrictions_on_international_tourist_flows_using_panel_data
[10] Burrington. 2020. A beach lover’s paradise. The Gambia Experience. https://www.gambia.co.uk/blog/a-beach-lovers-paradise
[11] Gambia: intra-Africa trade and tariff profile 2020. https://www.tralac.org/resources/infographic/15010-gambia-intra-africa-trade-and-tariff-profile.html
[12] The African Continental Free Trade Area: Potential Economic Impact and Challenges. https://www.imf.org/en/Publications/Staff-Discussion-Notes/Issues/2020/05/13/The-African-Continental-Free-Trade-Area-Potential-Economic-Impact-and-Challenges-46235
[13] Informal economy: a hazardous activity. ILO. https://www.ilo.org/safework/areasofwork/hazardous-work/WCMS_110305/lang--en/index.htm
[14] COVID-19 crisis and the informal economy: Immediate responses and policy challenges. ILO, 2020. https://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ed_protect/---protrav/---travail/documents/briefingnote/wcms_743623.pdf
[15] First tranche of COVID-19 vaccines arrives in The Gambia via the COVAX initiative. UNICEF, 2021. https://www.unicef.org/wca/press-releases/first-tranche-covid-19-vaccines-arrives-gambia-covax-initiative
[16] The tourism sector in the context of COVID-19 outbreak in The Gambia. Brief #02. UNDP, 2020. https://www.undp.org/content/dam/rba/docs/COVID-19-CO-Response/Socio-Economic-Impact-COVID-19-Tourism-Gambia-Policy-Brief-2%20-UNDP-Gambia-April-2020.pdf
[17] TOURIST ARRIVALS DOWN 87% IN JANUARY 2021 AS UNWTO CALLS FOR STRONGER COORDINATION TO RESTART TOURISM. https://www.unwto.org/news/tourist-arrivals-down-87-in-january-2021-as-unwto-calls-for-stronger-coordination-to-restart-tourism
[18] INTERNATIONAL TOURISM AND COVID-19, UNWTO. https://www.unwto.org/international-tourism-and-covid-19
[19] Must see attractions in The Gambia. Lonelyplanet. https://www.lonelyplanet.com/the-gambia/attractions
[20] The World’s Ten Best Ethical Destinations 2021: Special COVID-19 Edition. Ethical Travel, 2021. https://ethicaltraveler.org/reports/destinations/the-worlds-ten-best-ethical-destinations-2021
[21] The Gambia wins Tourism Destination of the Year Award. Gambiana, 2019. https://gambiana.com/the-gambia-wins-tourism-destination-of-the-year-award
[22] BIRD WATCHING HOLIDAYS. The Gambia Experience. https://www.gambia.co.uk/holiday-ideas/birdwatching-holidays?source=ideas
[23] About The Gambia. The Gambia Tourism Board. https://www.visitthegambia.gm/all-about-gambia
[24] SUMMER HOLIDAYS. The Gambia Experience. https://www.gambia.co.uk/holiday-ideas/summer-holidays?source=ideas
[25] Small States: Fighting the Pandemic, Focusing on Solutions . https://www.worldbank.org/en/news/feature/2021/09/23/small-states-fighting-the-pandemic-focusing-on-solutions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美國超級寒潮的原因,找到了!
NO.1837-北海龍王南下
作者:中年維特
制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2021年1月初,受北極極地渦旋出現分裂、南移的影響,中國從北方開始出現寒潮,所到之處氣溫驟降,北京甚至出現了1966年以來的最低氣溫,伴隨著刺骨的寒風,進一步降低了體感溫度,讓室外行走都成為了一種折磨。
那幾天相當要命,仿佛把北極搬到了北方
伴隨著大風,體感溫度還要低得多
(2021年年初的超級寒潮)▼
好在因為當時南方的濕潤空氣北上受阻,沒有形成降雪,對于供電、交通、能源供應還算是不幸中的萬幸。寒潮加暴風雪的次生災害最終也沒有在中國北方大規模出現。
可能只有俄國人對此是習以為常的
(2021年2月13日,莫斯科)
(圖:shutterstock)▼
而從2021年2月初開始,美國也陸續出現數次降溫,范圍近乎波及整片中部地區。其實這已經不是美國近年來第一次遭遇嚴重寒潮,在2019年1月整片五大湖地區的平均氣溫降至-34℃至-40℃,不少市鎮出現了創紀錄的低溫。
2019年1月27日的北美五大湖,寒冷徹骨
(圖:NASA)▼
今年的寒潮讓美國很多地區的低溫再創新低,其中受寒潮波及嚴重的地區,甚至包括美國南部靠近墨西哥灣的得克薩斯州。
時隔兩年,橫跨東西半球的三次寒潮背后有同一個關鍵因素的影響——極地渦旋。
寒潮下的得克薩斯州(緯度相當于中國湖北)
(衛星圖:NOAA)▼
極地渦旋的新家
地球不同緯度接受的太陽輻射量不同,低緯地區能受到太陽直射,氣溫高,地表氣壓低,而高緯度氣溫較低,地表氣壓高,平流層附近氣壓卻較低,這導致極地高空出現巨大的寒冷的渦旋。
渦旋可以將極地溫度極低且密度較大的空氣,一直通向上空的平流層,就像無形的彈力繩“束縛”著冷空氣,把冷空氣限制在極地地區。
相當于打了個封印,雖然不那么牢靠▼
南北極都有極地渦旋,南極因為存在較為規則的南極大陸,而四周為海洋,所以南極的渦旋中心較為穩定,通常靠近南極點。而北極因為陸地分布不規律,北極點位于北冰洋中,而海陸熱力差異又導致陸地在冬季時氣溫更低,所以北極渦旋也相對呈狹長狀,中心分布于西伯利亞北部和巴芬島上空兩個區域。
南極點在陸上而北極點在海上
北冰洋周邊環境也復雜得多▼
受地球高低緯度之間的氣壓差的影響,極地與赤道的溫差越大,極地渦旋也就越穩定,越能將冷空氣鎖定在極地。可是近年來,全球變暖海冰消融,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水溫升高,北極渦旋開始出現分裂趨勢。在洋流和大氣環流的綜合影響下,南方的溫暖空氣會向北移動,“擠壓”北極冷氣團,甚至將其“擠”出多個中心,并在不穩定的情況下向南移動。
相當于分出好多條北海龍王
每一條南下都是一次大寒潮
(圖片:NOAA)▼
西半球的北極冷渦中心巴芬島位于加拿大東北部。這里與美國之間僅有哈得孫灣、哈得孫沿岸平原與五大湖相隔,地勢一馬平川,并不能有效阻礙寒潮南下。
這個時候就看出阿巴拉契亞山脈的作用了
(2019年1月寒潮南下)
(圖:NOAA)▼
近年來氣候變化日益明顯,北極海冰持續減少,北極冷渦變得很不穩定,巴芬島上空的冷渦中心經常南下到五大洲周邊地區和美國東北部,在北美的人口密集地區肆虐。而美國的中央大平原同樣地勢低平,有利于寒潮的進一步南下,冷空氣常常得以貫穿全美,美國自然深受其害。
也就是說在駐巴芬島北海龍王面前
從哈得孫灣到墨西哥灣,幾乎無險可守
南北向的密西西比河上空,寒流可以肆意流淌
(底圖:shutterstock)▼
每次冷渦一到,美國各地降溫幅度也非常夸張。今年1月,其在北京創造的最低溫度是-19℃,而五大湖周邊受寒潮影響時,則動輒出現-30℃的低溫。南下的冷渦除了帶來低溫,還與哈得孫灣與五大湖的水汽碰撞,導致大規模降雪、道路結冰、凍雨等次生災害,為交通、供電、農業帶來巨大壓力。
2月19日早晨的低溫美國
圖中溫度應為華氏度,1華氏度相當于-17.22攝氏度
-10華氏度,相當于-23攝氏度,相當冷了
(圖:NOAA)▼
換句話講,冷渦為美國帶來的除了“冷”,還有“凍”。
美國這一次寒潮范圍之廣也實屬罕見,從加拿大邊界的圣勞倫斯河到墨西哥邊界的里奧格蘭德河,美國本土領土從北至南近2000英里的廣袤土地被寒潮貫穿,普遍遭遇降溫。1.54億美國人可能受到寒潮的影響,位于平原地帶的亞拉巴馬州、俄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肯塔基州、密西西比州和得克薩斯州先后發布了緊急聲明。
相當于得克薩斯可以和阿拉斯加一個溫度
免費體驗了一把北極
(2月15日北美氣溫,圖:NASA)▼
極寒氣候下的能源危機
近幾天,寒潮裹挾的水汽為美國北部從阿肯色州到紐約州北部,以及南部的得克薩斯州部分地區帶來15-30厘米的積雪。當強風刮起積雪,行人的視線會受到嚴重影響,道路結冰又讓行車的安全性大大降低,在短短的幾天中,就有15人死于交通事故。
本來以為開春了,沒想到又加強版入冬了
(得克薩斯州-麥金尼,圖:shutterstock)▼
仙人掌表示:我是誰、我在哪、這是啥
(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圖:shutterstock)▼
暴風雪不但為東北部和大湖旁邊的中西部帶來了影響交通的積雪,還導致數百座城市出現創紀錄的低溫。人們只能躲在家中,用取暖器愜意片刻。然而當幾百座城市的居民都想在同一時間“愜意一下”的時候,能源需求卻成倍暴增了。
特別是考慮到美國郊區城市化的現狀,每戶人家供暖所需的燃料數量都會比公寓樓更多,聚沙成塔的消耗為能源供應帶來的壓力也不能小覷。
能源重鎮得克薩斯州表示毫無壓力,燃料要多少有多少▼
偏偏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不少能源的供給、運輸企業掉了鏈子。
近年來美國的原油自給率油波動上升,然而這次寒潮導致一些油井只能暫時關閉,已經讓能源安全跛了一只腳。此外,美國逐漸重視環保問題,天然氣取暖爐成為重要的取暖器,然而中部地區卻出現了大量天然氣管道被凍裂的情況。
這種天氣狀況換俄國人早就見怪不怪
對美國人就很突發了
(圖:shutterstock)▼
不但一次能源出現緊缺,作為現代社會基礎的電力,也出現了嚴重的供應問題。部分州大力推動清潔能源建設,讓風力渦輪機成為重要的電力來源,然而凍雨讓風力渦輪機凍結,大大影響了風力發電的效率。
這些不利因素綜合在一起,導致至少14個州出現了大規模停電,截至2月15日有510萬戶美國人遭遇停電問題。
得克薩斯州經濟發達,人口眾多,不但集中了眾多耗能巨大的工礦類、煉化類企業,還因為良好的投資環境,在近年來吸引了不少逃離硅谷的科技公司,成為人口新的人口流入區,日常耗電量巨大。
得克薩斯州有著著名的油氣帶
長期不缺能源不缺電,用起來也是大手大腳
(圖:https://eaglefordshale.com/)▼▼
正因地處中部地區,受到本次寒流影響,70%人口生活在可能受到寒潮影響的區域,德州成為這次大停電的重災區。全州電力供應一時減少了四成,批發電價飆升至每兆瓦時9000美元,到達了最高限價價格。
然而從這幾天時間德州居民遭遇的230萬次停電來看,恐怕大家是有錢也買不到電。
得克薩斯州-休斯敦大面積停電
(上圖:2月7日,下圖:2月16日,圖:NASA)▼
暴風雪暴露的結構問題
停電不但意味著停電本身,還意味著停水、斷網,雖然德州面對電力緊缺的情況試圖用間歇停電的辦法保障自來水供應,但是數小時停水本身已經讓不少水管出現了凍結、甚至開裂的情況。不少德州人一度過上了取暖靠壁爐,幾戶分享一個水源的傳統清教徒生活。
德州面對寒潮偷襲顯得尤為無力,與它的特殊性有關。孤星州長期自視為準國家,并對州內對電網的掌控能力引以為傲。羅斯福新政時期試圖整合美國的電網,但是得克薩斯州并未參與其中,這導致如今美國本土的電網由三部分組成,即西部電網、東部電網和得克薩斯州電網。
除了這三個外,北美還有阿拉斯加電網和魁北克電網
最大的是東部和西部
(圖:wikipedia)▼
獨立性讓德州電網的布局有了更高的靈活性,避免了聯邦的過度干預,長期保持著低電價。但這并不是沒有代價的,在大天災面前,弱小的德州電網獨木難支,而東、西電網卻難以施以援手。
得克薩斯州電力可靠性委員會(ERCOT)是運營得克薩斯州電網的獨立組織,理論上講這是一個由專家、工程師獨立運營的機構,本應保障德州的電力供應,然而他們顯然對本次寒潮準備不足,應對與回復產能的工作也明顯滯后。
兩千多萬人口的用電由他們來保障
(圖:wikipedia)▼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德州電網控制的90%的電力供應之外,其余10%在東、西電網協調下供電的網絡,不久陸續恢復了供電秩序。更讓公眾感到憤怒的是,ERCOT主席住在密歇根州,副主席住在加州,完全不受爛攤子的影響。德州長與州議會商議,準備在下周對這一組織進行調查,掀起一場美國能源界的重要改革也未可知。
遠水不解近渴,怎么審判這些懶政之輩是后話,眼下最重要的是解決人民的用電困難。得克薩斯州的首席能源監管機構召集了一次緊急會議,準備在全州范圍內分配天然氣,優先醫院、學校、教堂和住宅的天然氣供應,抑制工業部門的天然氣消耗。州政府還出動國民警衛隊進行福利檢查派遣資源。
也是美國南方大學打雪仗的機會..
(圖:shutterstock)▼
為了減少降溫可能帶來的死亡,各地也增加了流浪者救助站。這些固然是嚴寒中的溫暖舉動,但是對于改變能源緊缺的大環境則于事無補,看似科技昌明的人類,面對環境的巨變仍然是無力至極。而且寒潮依舊沒有結束,肯塔基州運輸部長15日時則表示七日內還要面臨三場風暴。
還是搶購宅家物資要緊
(圖:shutterstock)▼
夏天越來越熱、秋季山火頻繁、而冬季嚴寒頻發也許就是人類不得不面對的新常態。
大國博弈和國家對立似乎成為了20時代的主旋律,但是21年初跨越一個地球的兩場寒潮,卻源自同一原因,全球同此涼熱。也許在至高無上的國家博弈之上,還有一個越來越難以回避的人類生存環境問題。
參考文獻:
1.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1-02-15/how-extreme-cold-turned-into-a-u-s-energy-crisis-quicktake
2.https://edition.cnn.com/2021/02/15/weather/winter-storms-weather-monday/index.html
3.https://edition.cnn.com/2021/02/17/politics/texas-power-grid/index.html
4.https://www.bigcountryhomepage.com/weather/20000-customers-without-power-in-big-country-winter-weather-and-rolling-blackouts-to-blame/
5.https://nymag.com/intelligencer/2021/02/extreme-winter-weather-wreaks-havoc-across-u-s.html
6.https://edition.cnn.com/2021/02/17/weather/texas-winter-storm-wednesday/index.html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NASA
END
源:環球網
(作者: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執筆人:ABIGAIL AKAKPO(電子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西非研究中心助理),譯者:劉佳佳、孟雅琪(公共管理學院)【西非漫談】2021年第二十一期,總第四十六期。整理:孟雅琪,供稿:趙蜀蓉)
幾內亞比紹資源豐富,地理位置優越,適宜多樣化的農業生產。不過,幾十年來,幾內亞比紹的農業和經濟變化甚微,經濟增長緩慢且不穩定。
排水和土壤
幾內亞比紹的沿海地區由沉沒式山谷包圍,即里亞斯。巴法塔高原的水流向格巴河和科魯巴爾河(巴法塔位于幾內亞比紹中北部,格巴河從中跨過,自東向西流經該地區的北半部,可通向巴法塔市,因此是該地區的首府)。加布平原位于該國的東北部,其天然排水系統為卡謝烏河和格巴河及其支流。塞內加爾河盆地的南部邊界是內平原。洪泛區的高海拔使得此地河流蜿蜒,因此,該地區在雨季易遭洪水侵襲。
氣候
幾內亞比紹總體上屬熱帶氣候,受熱帶輻合區(ITCZ)的影響,這是一條在赤道附近環繞地球的匯聚信風帶。有兩季:炎熱的雨季(通常從6月持續到11月)及旱季。4月和5月是最熱的月份,溫度可達90華氏度(30攝氏度左右)。
(幾內亞比紹比紹溫度和雨量示意圖,圖片來源:commons.wikimedia.org)
植物和動物生活
幾內亞比紹有三個生態區,即潮音區、森林茂密的內陸平原和熱帶稀樹草原,是種類繁多的動植物群的家園。在沿海沼澤地,火烈鳥和鵜鶘等水生和河流鳥類很是常見,蛇、鱷魚和瀕臨滅絕的海龜等爬行動物也是如此。蜥蜴、瞪羚、羚羊、猴子、猿類、鸚鵡、鬣狗和豹子在平原和林地上繁衍生息。
(圖片來源:ifad.org)
農業、林業和漁業
幾內亞比紹以農業為主,林業和漁業發展前景良好。本地生產的大米、蔬菜、豆類、木薯、馬鈴薯、棕櫚油和花生等食品也由本地人所消費,
為當地消費而生產的食品包括大米、蔬菜、豆類、木薯(cassava)、馬鈴薯、棕櫚油和花生(peanuts)。牲畜主要有豬、山羊、綿羊、牛和家禽。魚和蝦尤為重要,它們的養殖既用于國內消費,也用于出口。幾內亞比紹的森林覆蓋率極高,幾乎占全國土地面積的五分之三。收獲的大部分木材用于國內燃料,也出口少量鋸木。長期以來,腰果、棕櫚制品、大米、花生、木材和棉花的商業出口對該國的經濟至關重要。然而,由于傳統刀耕火種的輪作方式,出于政治和軍事原因缺乏農業信貸和投資,大量的土地沒有用于耕種。幾內亞比紹的可持續農業已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2008年,在振興農業特別是水稻生產中直接應對危機成為了優先事項。該國有幾個地區適合生產水稻,不過那些土地尚未開墾,又缺乏其他糧食生產地的信息,因此,這些地區的公民依然處在貧困之中。
(圖片來源: worldatlas.org)
引進了新的可持續方法后,這些地區的水稻產量現已翻了一番。歐盟還啟動了一項資助計劃,用于修復該地區的道路,長達300公里,以提高貨運效率。這一問題已存在多年,但更多可持續的方法和及歐盟資助計劃等項目對于解決該國的氣候變化問題也至關重要。
(幾內亞比紹的可持續發展農業,圖片來源: borgenproject.org)
眾所周知,幾內亞比紹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國家,不過,其海岸線上也有豐富的魚類和貝類,與俄羅斯、阿爾及利亞和葡萄牙等國的公司建立了聯合捕魚企業(獲得許可的漁業收入占政府收入的40%(1992-96)。另一方面,過度捕撈導致此地捕撈潛力下降,因此實施了歐盟所支持的現代化計劃,其中包括配額制度和增加海上巡邏。1996年,幾內亞比紹還與其他六個西非國家達成了交叉監測漁區的協議。
幾內亞比紹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腰果原料生產國之一。十多年來,腰果在幾內亞比紹經濟中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就稅收而言,出口總收入的95%來自于腰果,75%的農村家庭也從事腰果生產行業。腰果樹早在6世紀就由葡萄牙人帶入該國,但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才得到有效開發,因此,該國現在專注于生腰果的生產和銷售。2013年,腰果出口額占該國出口總額的87.7%,這反映了自20世紀90年代末以來該行業的長勢。腰果主要在村莊里由農民小規模種植,大約85%的農村人口都依賴腰果種植,因此,因疾病導致的作物歉收會影響數十萬公民。對于巴蘭塔人這樣的非穆斯林族群,腰果生產提供了兩種收入來源,即堅果和酒。在腰果價格較低的年份,用蘋果汁釀成的腰果酒帶來的收入比腰果高。
(巴法塔村的腰果園,樹距很近,樹下物種多樣性低。,照片由Catarino和Monteiro拍攝,圖片來源:Researchgate.net)
如今,幾內亞比紹可持續農業以教育為其一大特色。Agrisud International等非政府組織與幾內亞比紹人民合作以推廣更多的可持續方法。同時還與政府合作,以普及這些方法。在國際組織和政府繼續支持下,幾內亞比紹的農業將不斷改善。
農業是幾內亞比紹最重要的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一半以上。糧食自給自足是幾內亞比紹政府的目標,糧食類產品主要有大米、木薯、豆類、土豆、紅薯、甘蔗和熱帶水果。水稻生產面積占耕地面積的30%。畜牧業已從不穩定的政治局勢中恢復過來,2001年,牛的數量達到55萬頭,這一數字對于剛剛超過100萬人口的國家來說是很高的。盡管第一個糧食自給自足發展計劃是在 1983 年制定的,但在20世紀90年代末,糧食仍然是進口的主體,幾十年來腰果的生產和進口也都在增加。
(一些工廠的工人正在處理生腰果,圖片來源:uniogbis.unmissions.org)
參考文獻:
[if !supportLists](1) African Union. 2014. “Malabo Declaration on Accelerated Agricultural Gorwth and transformation for Shared Prosperity and Improved Livelihoods”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resakss.org/sites/default/files/Malabo%20Declaration%20on%20Agriculture_2014_11%2026.pdf
[if !supportLists](2) African Union. 2018. “African Union launches Africa Agriculture Transformation Scorecard” Press release, https://au.int/en/pressreleases/20180129/african-union-launches-africa-agriculture-transformationscorecard-aats-%E2%80%93
[if !supportLists](3) Green Climate Fund. 2018. “Enhancing Livestock Resilience to Drought in Guinea-Bissau”. Concept Note: BOAD.
[if !supportLists](4) Campos, F. 2016. “Facilitando o financiamento competitivo para o setor do cajú”, Presentation at the 2016 Africa Cashew Alliance conference, Bissau, September 19-22, 2016
[if !supportLists](5) Chivandi, E.; Mukonowenzou, N.; Nyakudya, T.; Erlwanger, K.H. Potential of indigenous fruit-bearing trees to curb malnutrition, improve household food security, income and community health in Sub-Saharan Africa: A review. Food Res. Int. 2015, 76, 980–985.
[if !supportLists](6) FAO. FAO in the 21st CENTURY, Ensuring Food Security in a Changing World. 2011. Available online: http://www.fao.org/docrep/015/i2307e/i2307e.pdf (accessed on 14 September 2017).
[if !supportLists](7) Pretty, J.; Bharucha, Z.P. Sustainable intensi?cation in agricultural systems. Ann. Bot. 2014, 114, 1571–1596.
[if !supportLists](8) Unnevehr, L. Food safet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oving beyond exports. Glob Food Security. 2015, 4, 24–29.
[if !supportLists](9) Tropical Research Institute/Tropical Botanic Garden, Trav. Conde da Ribeira, 9 ? 1300-142 – Lisboa ? Portugal. University of Porto/Research Centre for Biodiversity and Genetic Resources, Agricultural Campus of Vair?o ? 4485-601 – Vair?o ? Portugal.
[if !supportLists](10)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udies and Research – Complexo Escolar 14 de Novembro, C.P. 112 Bissau ? Guiné-Bissau.
[if !supportLists](11) Piaget Institute/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pistemology and Transdisciplinary Reflection, Av. Jo?o Paulo II, Lote 544-2a ? 1900-726 ? Lisboa, Portugal.
[if !supportLists](12) Addisu, W. 2012. The overal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Guinea Bissau: Read more: https://www.nationsencyclopedia.com/economies/Africa/Guinea-Bissau AGRICULTURE.html#ixzz7Ac5OZjyX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