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訓顧名思義就是培養和訓練。通過培養和訓練使學生掌握某種技能的方式。培訓的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提高個人工作能力,為應聘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那么選擇可靠的HTML5培訓班有哪些標準呢?接下來就一起來千鋒深圳HTML5培訓機構這里了解下。
1.良好的業界口碑
良好的業界口碑,代表的是企業的實力。我們在選擇HTML5培訓機構時,需要了解企業的品牌實力。企業品牌好,綜合實力強給人的安全感也會增多。
2.優良的課程體系
HTML5課程體系必須滿足企業需求和技術潮流,現在HTML5開發
技術日新月異,老的技術容易被淘汰,只有擁有滿足企業需求的技術,才能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才能得到一份高薪工作。
3.重視企業的實戰項目
學員參加培訓是為了更好的就業,“紙上談兵”是不能夠贏得企業的信賴的。培訓不是簡簡單單的學習理論知識,而是要為了擁有更好的實踐能力。
4.學員就業問題
培訓機構就業體系需要依據企業需求,從學員角度出發,對內注重學員就業素質提升,對外注重企業合作,即時關注企業技術動態,調整課程體系。
千鋒深圳HTML5培訓哪家好?千鋒深圳HTML5培訓無論是在口碑、教學、實戰、就業方面都能夠為學員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在學習過程中千鋒注重對學員的知識理論和實戰能力的培養,除基礎知識點外,還包括更深層次的技術點。
除此之外,千鋒深圳HTML5培訓堅持以項目制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每個階段都會有相應的項目讓學員完成,同時分布式集群將班級所有同學的電腦聯合起來,搭建分布式服務集群,并且配合相應的壓力測試讓項目更加穩定。
來千鋒深圳HTML5培訓,讓你畢業后用實力獲得高薪。
移動應用和Web服務正式發布之前,除了進行必要的功能測試和安全測試,為了保證互聯網產品的服務交付質量,往往還需要做壓力/負載/性能測試。然而很多傳統企業在試水互聯網+的過程中,往往由于資源或產品迭代速度等原因忽視了這一塊工作,導致新產品上線之后頻繁出現卡頓等嚴重影響用戶體驗的問題。那么互聯網產品為什么要進行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又有哪些工具幫我們實現呢,本文將為您細說端詳。
壓力/負載/性能測試之異同
在產品研發過程中,常常會混淆壓力/負載/性能測試這三者之間的區別,這三種測試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壓力測試(Stress Testing),也稱為強度測試,通過模擬實際應用的軟硬件環境及用戶使用過程的系統負荷,長時間或超大負荷地運行測試軟件,來測試被測系統的性能、可靠性、穩定性等。壓力測試需要確定一個系統的瓶頸或者不能接收的性能點,來獲得系統能提供的最大的服務級別。通俗地講,壓力測試是為了發現在什么條件下您的應用程序的性能會變得不可接受。
負載測試(Load Testing)通常被定義為給被測系統加上它所能操作的最大任務數的過程,負載測試有時也會被稱為“容量測試”或者“耐久性測試/持久性測試”,其目標是確定并確保系統在超出最大預期工作量的情況下仍能正常運行。對于WEB應用來講,負載則是并發用戶或者HTTP連接的數量。負載測試通過測試系統在資源超負荷情況下的表現,以發現設計上的錯誤或驗證系統的負載能力。在這種測試中,將使測試對象承擔不同的工作量,以評測和評估測試對象在不同工作量條件下的性能行為,以及持續正常運行的能力。
性能測試(PerformanceTesting)的目的不是去找系統Bugs,而是排除系統的性能瓶頸,并為回歸測試建立一個基準。而性能測試的操作,實際上就是一個非常小心受控的測量分析過程:“運行負載試驗->測度性能->調試系統”。在理想的情況下,被測應用在這個時候已經是足夠穩定,所以這個過程得以順利進行。性能測試還有另一個目標就是建立一組被測系統的基準數據。應用在網絡上的性能測試重點是利用成熟先進的自動化技術進行網絡應用性能監控、網絡應用性能分析和網絡預測。
雖然三種測試的目的截然不同,但其測試操作的環節都是基本一致的,因此一次測試過程中完全可以包含性能測試、負載測試、壓力測試三個方面的內容,所使用的測試工具往往大同小異。
10大主流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工具推薦
市面上流行的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工具多是來自國外,同時由于開發的目的和側重點不同,其功能也有很大差異,下面就為您簡單介紹10款目前最常見的測試產品。
1.LoadRunner
LoadRunner是一種預測系統行為和性能的負載測試工具,通過模擬實際用戶的操作行為進行實時性能監測,來幫助測試人員更快的查找和發現問題。LoadRunner適用于各種體系架構,能支持廣泛的協議和技術,為測試提供特殊的解決方案。企業通過LoadRunner能最大限度地縮短測試時間,優化性能并加速應用系統的發布周期。
LoadRunner提供了3大主要功能模塊:Virtual User Generator(用于錄制性能測試腳本),LoadRunner Controller(用于創建、運行和監控場景),LoadRunner Analysis(用于分析性能測試結果)既可以作為獨立的工具完成各自的功能,又可以作為LoadRunner的一部分彼此銜接,與其他模塊共同完成軟件性能的整體測試。
參見《性能測試入門——LoadRunner使用初探 》一文
LoadRunner官網:https://saas.hpe.com/zh-cn/software/loadrunner
2.Apache JMeter
JMeter作為一款廣為流傳的開源壓測產品,最初被設計用于Web應用測試,如今JMeter可以用于測試靜態和動態資源,例如靜態文件、Java 小服務程序、CGI 腳本、Java 對象、數據庫、FTP 服務器等等,還能對服務器、網絡或對象模擬巨大的負載,通過不同壓力類別測試它們的強度和分析整體性能。另外,JMeter能夠對應用程序做功能/回歸測試,通過創建帶有斷言的腳本來驗證你的程序返回了你期望的結果。為了最大限度的靈活性,JMeter允許使用正則表達式創建斷言。
JMeter的特點包括對HTTP、FTP服務器、數據庫進行壓力/性能測試;完全的可移植性;完全 Swing和輕量組件支持包;完全多線程;緩存和離線分析/回放測試結果;可鏈接的取樣器;具有提供動態輸入到測試的功能;支持腳本編程的取樣器等。在設計階段,JMeter能夠充當HTTP PROXY(代理)來記錄瀏覽器的HTTP請求,也可以記錄Apache等WebServer的log文件來重現HTTP流量,并在測試運行時以此為依據設置重復次數和并發度(線程數)來進行壓測。
參考文章:《云智慧壓測實戰分享之JMeter工具使用初探》
官網鏈接:http://jmeter.apache.org/
3.NeoLoad
NeoLoad是Neotys出品的一種負載和性能測試工具,可真實地模擬用戶活動并監視基礎架構運行狀態,從而消除所有Web和移動應用程序中的瓶頸。NeoLoad通過使用無腳本GUI和一系列自動化功能,可讓測試設計速度提高5-10倍,并將維護的腳本維持在原始設計時間的10%,同時幫助用戶使用持續集成系統自動進行測試。
NeoLoad支持WebSocket、HTTP1 / 2、GWT、HTML5、AngularJS、Oracle Forms等技術協議,能夠監控包括操作系統,應用服務器,Web服務器,數據庫和網絡設備在內的各種IT基礎設施,同時可以通過Neotys云平臺發起外部壓力。
官網鏈接:http://www.neotys.com/product/overview-neoload.html
4.WebLOAD
WebLOAD是來自Radview公司的負載測試工具,它可被用以測試系統性能和彈性,也可被用于正確性驗證(驗證返回結果的正確性)。其測試腳本是用Javascript(和集成的COM/Java對象)編寫的,并支持多種協議,如Web(包括AJAX在內的REST/HTTP)、SOAP/XML及其他可從腳本調用的協議如FTP、SMTP等,因而可從所有層面對應用程序進行測試。
WebLOAD存在免費和專業兩個版本,免費版本支持50個虛擬用戶,專業版還提供更多的報告和協議供用戶選擇。WebLOAD通常用作QA團隊的獨立運行工具,在開發周期的驗證階段,被測系統(System Under Test,SUT)投入實用之前,在模擬環境中對被測系統進行測試。
官網鏈接:http://www.radview.com/
5.Loadster
Loadster是一款商用負載測試軟件,用于測試高負載下網站、Web應用、Web服務的性能表現,支持Linux,Mac和Windows等運行環境。
Loadster能夠對Web應用/服務的Cookies、線程、頭文件、動態表格等元素發起測試,獲得Web在壓力下的性能、彈性、穩定性和可擴展性等方面的表現。
官網鏈接:http://www.loadsterperformance.com/
6.Load impact
Load impact是一款服務于DevOps的性能測試工具,支持各種平臺的網站、Web應用、移動應用和API測試。Load impact可以幫助用戶了解應用的最高在線用戶訪問量,通過模擬測試不同在線人數下網站的響應時間,估算出服務器的最大負載。
Load impact的使用非常簡單,只需要輸入網址進行測試,便可統計出加載網站的一些詳細數據。包括整體加載和站內圖片,javascript, CSS等代碼載入。可以在右側列表選擇不同文件來同時對比最多三個對象的加載數據,并生成圖表顯示,方便網站設計者來分析。測試完成之后,網站還可以存儲測試過的統計數據。
官網鏈接:http://loadimpact.com/
7.CloudTest
CloudTest 是一個集性能和功能測試于一體的綜合壓力測試云平臺,專為現代網絡和移動應用測試而設計開發,CloudTest可以圖形化實現判斷、循環,整體減輕了測試開發的工作量,縮短了開發時間。CloudTest基于內存的分析引擎,可以實時收集和展示數據,所有數據在3秒內匯聚顯示。
CloudTest采用虛擬化技術,完美的配合公有/私有云計算技術,無需過多的硬件,帶寬資源的投入,人力維護成本幾乎為零,測試按需獲得,遠程接入,適合多團隊協作。各種規模的模擬成本均遠遠優于傳統工具,同時大大縮短了測試周期。
官網鏈接:https://soasta.com/cloudtest
8.Loadstorm
Loadstorm是一款針對Web應用的云端負載測試工具,通過模擬海量點擊來測試Web應用在大負載下的性能表現。由于采用了云資源,所以Loadstorm的測試成本非常低,用戶可以在云端選擇創建自己的測試計劃,測試標準和測試場景。
Loadstorm最多可以生成多達50000個并發用戶,通過數以千計的云服務器發起訪問。使用Loadstorm不需要任何腳本知識,同時提供多樣化的測試圖表和報告模版,用于準確測量Web應用的各項性能指標,如錯誤率,平均響應時間和用戶數量等。Loadstorm可以申請免費試用,但更多壓力和功能需要開通高級帳戶。
官網鏈接:http://loadstorm.com/
9.阿里云PTS
阿里云性能測試(Performance Testing)是一個SaaS性能測試平臺,具有強大的分布式壓測能力,可模擬海量用戶真實的業務場景,讓應用性能問題無所遁形。PTS平臺特色包括提供壓測機,無需安裝軟件;腳本場景監控簡單化,省時、省力;分布式并發壓測,施壓能力無上限;快速大規模集群擴容、支持幾十萬用戶及百萬級TPS性能壓測;80%以上用戶基本不需要花費額外的成本。
阿里PTS
PTS分為兩個版本,Lite版免費,企業版提供資源包月和按量付費兩種計費方式,按量付費采用階梯價計算,滿足企業客戶多種壓測需求。
官網鏈接:https://www.aliyun.com/product/pts
10.壓測寶
壓測寶是云智慧推出的面向真實用戶行為與地域分布的全鏈路云端壓力測試平臺,通過云端服務器產生真實分布式用戶訪問壓力,模擬來自各地域用戶接入后臺所帶來的真實流量,無限接近生產環境所面臨的各種復雜因素,測量真實的用戶體驗。通過集成云智慧應用性能管理和監控產品,幫助實現基于真實用戶行為的壓測方案定制、壓測過程中實時定位各環節應用資源及代碼瓶頸,現場糾錯,分析應用性能肇因。
壓測寶產品截圖
產品功能特色方面,壓測寶通過獨有的開放架構,支持各種主流網絡協議;同時支持手機APP的腳本錄制方式,可以大大降低壓測腳本制作的時間和難度。依托壓測寶以及完善的產品線,云智慧為用戶提供了一站式壓測服務,面向云計算時代的復雜應用提供專業性能壓測服務,幫助企業客觀評估應用性能容量,發現全鏈路性能瓶頸,對應用架構的調優及架構容量規劃提供專業咨詢服務,滿足企業靈活多變的業務需求。目前壓測寶已提供高達10萬UV并發級別的壓測服務。
官網鏈接:http://www.yacebao.com/
壓力測試產品發展歷程
以上是市面上比較常見的十款壓力/負載/性能測試工具,其中以Jmeter和Loadrunner 為代表的大部分產品屬于傳統防火墻內的壓測,適用于測試內網系統硬件資源以及服務、數據庫在并發條件下的性能表現。阿里云PTS和CloudTest為代表的第二代壓測產品把壓測機遷移到云端,通過云資源在防火墻外部生成規模并發,有效降低了壓測的成本與準備周期,提高了效率。只是由于壓測點限制,國外或阿里的云壓測產品,很難對國內應用,特別是非阿里環境部署的應用發起有效測試。
為滿足復雜的云端分布式應用交付場景的壓力測試需求,第三代以云智慧壓測寶為代表的壓測產品應運而生,從終端用戶行為與體驗的視角來審視應用性能問題,通過與APM整合深度追蹤系統,準確發現影響性能的問題瓶頸。
在今年九月初的IFA大展期間,三星在“UNPACKED 2014 Episode 2”活動上正式推出了令消費者們期待已久大屏產品——GALAXYNote 4智能手機。并且這款產品現已經于9月26日在各銷售渠道正式開始發售。
那么從第一代 Note 產品誕生開始,這個系列除了是對三星旗下 GALAXY 品牌的擴充之外,同時也被媒體和消費者們普遍認為是安卓設備陣營對抗蘋果 iPhone的標桿,它的旗艦身份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肯定。
就像果粉在新 iPhone 上實現了對“比更大還更大”屏幕的訴求一樣,三星 GALAXY Note 4 也引入了星粉們期盼已久的金屬元素。邊緣兩側經過打磨帶有倒角設計的金屬邊框為整機提升了質感與分量感。
同時已經成為該系列設計ID的仿皮材質后殼依舊有在 GALAXY Note 4的身上出現,并且在細節處理方面,更接近傳統皮具所采用的壓紋牛皮質設計替換了原有類似粒面牛皮問題,摸上去要比之前稍好且自然。
硬件方面的改進,該機獲得了作為一款標桿級產品應有的提升,2K AMOLED面板、千萬像素防抖鏡頭均有出現,三星也借此體現了其在移動終端制造領域對完整的上游資源鏈條以及頗具實力的技術研發水平。
GALAXY Note 4的主要硬件配置參數
對于三星來說,其幾乎能自給自足的資源鏈條還包括一部分型號的處理芯片(Exynos 5433),而對于面向全球市場的國際版機型則是采用了Qualcomm 驍龍 805 芯片,這是一個能夠匹配其旗艦身份的方案。
當然,鑒于該機5000多元的身價,我們也有充分的理由對它在各個方面的表現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手中搭載Qualcomm 驍龍 805 芯片版本的GALAXY Note 4,測試一下該機的處理性能如何?
GALAXYNote 4 這款機型設有三星 Exynos 5433 與 Qualcomm 驍龍 805 兩個版本。前者采用 big.LITTLE 架構,四核 Cortex-A53 1.3GHz 與四核 Cortex-A57 1.9GHz 的組合,是一款采用64位指令集的芯片。
三星 Exynos 5433 芯片內部集成的GPU核心為 ARM 自家的 Mali-T760 系列,核心單元數未知,核心頻率為600MHz。這款芯片的運算性能,在理論上略強于Qualcomm 驍龍 805一些,圖形處理性能二者基本持平。
那么搭載 Exynos 5433 芯片的版本基本主要在韓國本土發售。而對于國內用戶來說,我們拿到的行貨將是采用 Qualcomm 驍龍 805 芯片的版本。值得一提的是,此次 GALAXY Note 4 的公開版默認支持雙卡4G!
國內可以買到公開版均采用了Qualcomm 驍龍 805 芯片(圖片來自Qualcomm)
公開版機型默認支持 4G LTE 雙卡雙待的特性,這是三星 GALAXY Note 系列行貨產品的一次新嘗試,消費者不必再被運營商綁架,可以在移動 4G與聯通 4G兩種網絡制式隨意切換,其下行速度最高可達300Mbps。
相比之前作為的驍龍 800/801 平臺處理器,驍龍 805 采用了四個 Krait 450 核心(驍龍 800/801均使用 Krait 400 核心),依然為28nm工藝制程。最高主頻從驍龍 800/801 時代的 2.5GHz 提升至了 2.7GHz。
Qualcomm 驍龍 8XX系列芯片規格對比(圖片來自AnandTech)
驍龍 805 的所有核心共用 2MB 大小的二級緩存。該芯片的內存帶寬達到了 25.6GB/s,并且集成了 Adreno 420 圖形處理器,官方宣稱這款新 GPU 的處理新能相比上一代的主力 Adreno 330 有大約40%的提升。
■AnTuTu Benchmark
一款機器綜合性能的強弱是一個比較不那么好用語言描述的項目,因為每個用戶的使用情況不同,每個用戶的需求和挑剔程度也不一致。所以就會導致在有些情況下,不同的人給出來的印象感受也不一致。
對此,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采用 AnTuTu Benchmark 這款軟件進行跑分測試,這款APP主要是通過對一些應用場景的模擬測試手機整體的綜合性能,并且最終給出一個量化可對比的分數,方便用戶了解、比對。
■圖形處理:3DMark IceStorm
3DMark原本是Futuremark公司在PC端推出的一款專門測量顯卡性能的基準測試軟件,不過隨著版本的更迭,3DMark 已經漸漸轉變成了衡量整機性能的軟件,在發燒友心中更是樹立起了行業測試標桿的形象。
3DMark不僅跨平臺,而且在Windows平臺上用到了著名的Direct X API接口,而在Android和iOS等移動平臺則用到了OpenGL ES 3.0。考慮到移動級GPU的處理能力,測試場景從PC平臺的三個精簡到現在的一個。
隨著娛樂應用對圖形處理能力需求的提升,以及通用計算功能的應用變得很廣泛,我們也越來越看重GPU的處理性能,并且對于這項測試成績的重視程度甚至超過了對于整個平臺綜合性能測試成績的重視程度。
GALAXYNote 4在3DMark IceStorm 1.1的常規模式和加強模式的結果分別為18822和15719。這個成績在3DMark的官方數據庫中,能夠排到ARM平臺GPU處理性能榜單的前5位,Tegra K1和Apple A8都在前面。
■網絡應用:Vellamo Mobile Benchmark
Vellamo Mobile Benchmark是一款由Qualcomm(美國高通公司)開發的網頁基準測試工具,新版本中加入了名為“Metal Chapter Tests”的一系列圍繞CPU展開的輕量級壓力測試,HTML5測試依舊存在。
這些項目包括處理器的浮點/整數運算性能,內存的讀取/寫入性能以及峰值帶寬等等,我們進行測試時主要是使用這款軟件的HTML5模式對采用Android系統的平板進行網絡瀏覽以及網頁渲染方面的測試。
Vellamo Mobile Benchmark能夠對移動設備瀏覽器性能以及穩定性進行測試,包括Canvas、JavaScript引擎、圖像、文字處理、網絡存取加載等項目,綜合得分越高也就意味著測試設備網頁瀏覽體驗越好。
GALAXY Note 4在Vellamo Mobile Benchmark HTML 5測試中取得了3000分以上的成績,如果您平時有關注這個測試,應該能知道這是一個非常高的成績,除了GPU的硬件加速輔助外,軟件的優化同樣也很重要。
由于采用了分辨率更高的2K面板,所以GALAXY Note 4此次勢必要提升硬件的處理性能去匹配這個變化。相比同樣采用了2K面板的LG G3來說,前者采用了參數規格更高的Qualcomm 驍龍 805 處理芯片。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