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avaScript 可以說是交互之王,它作為腳本語言加上許多 Web Api 進一步擴展了它的特性集,更加豐富界面交互的可操作性。這類 API 的例子包括WebGL API、Canvas API、DOM API,還有一組不太為人所知的 CSS API。
由于JSX和無數JS框架的出現,使通過JS API與DOM交互的想法真正流行起來,但是在 CSS 中使用類似技術似乎并沒有很多。當然,存在像CSS-in-JS這類解決方案,但是最流行的解決方案還是基于轉譯(transpilation),無需額外運行即可生成 CSS。這肯定對性能有好處,因為CSS API的使用可能導致額外的重繪,這與DOM API的使用一樣。但這不是咱們想要的。如果哪天公司要求咱們,既要操縱 DOM 元素的樣式和 CSS 類,還要像使用 HTML 一樣使用 JS 創建完整的樣式表,該怎么辦?
內聯樣式
在咱們深入一些復雜的知識之前,先回來顧一下一些基礎知識。例如,咱們可以通過修改它的.style屬性來編輯給定的HTMLElement的內聯樣式。
const el=document.createElement('div') el.style.backgroundColor='red' // 或者 el.style.cssText='background-color: red' // 或者 el.setAttribute('style', 'background-color: red')
直接在.style對象上設置樣式屬性將需要使用駝峰式命名作為屬性鍵,而不是使用短橫線命名。如果咱們需要設置更多的內聯樣式屬性,則可以通過設置.style.cssText屬性,以更加高效的方式進行設置 。
我自己是一名從事了多年開發的web前端老程序員,目前辭職在做自己的web前端私人定制課程,今年年初我花了一個月整理了一份最適合2019年學習的web前端學習干貨,各種框架都有整理,送給每一位前端小伙伴,想要獲取的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并在后臺私信我:前端,即可免費獲取
請記住,給cssText設置后原先的css樣式被清掉了,因此,要求咱們一次死一堆樣式 。
如果這種設置內聯樣式過于繁瑣,咱們還可以考慮將.style與Object.assign()一起使用,以一次設置多個樣式屬性。
// ... Object.assign(el.style, { backgroundColor: "red", margin: "25px" })
這些“基本知識”比咱們想象的要多得多。.style對象實現CSSStyleDeclaration接口。這說明它帶還有一些有趣的屬性和方法,這包括剛剛使用的.cssText,還包括.length(設置屬性的數量),以及.item()、.getPropertyValue()和.setPropertyValue()之類的方法:
// ... const propertiesCount=el.style.length for(let i=0; i < propertiesCount; i++) { const name=el.style.item(i) // 'background-color' const value=el.style.getPropertyValue(name) // 're' const priority=el.style.getPropertyPriority(name) // 'important' if(priority==='important') { el.style.removeProperty() } }
這里有個小竅門-在遍歷過程中.item()方法具有按索引訪問形式的備用語法。
// ... el.style.item(0)===el.style[0]; // true
CSS 類
接著,來看看更高級的結構——CSS類,它在檢索和設置時具有字符串形式是.classname。
// ... el.className="class-one class-two"; el.setAttribute("class", "class-one class-two");
設置類字符串的另一種方法是設置class屬性(與檢索相同)。但是,就像使用.style.cssText屬性一樣,設置.className將要求咱們在字符串中包括給定元素的所有類,包括已更改和未更改的類。
當然,可以使用一些簡單的字符串操作來完成這項工作,還有一種就是使用較新的.classList屬性,這個屬性,IE9 不支持它,而 IE10 和 IE11 僅部分支持它。
classlist屬性實現了DOMTokenList,有一大堆有用的方法。例如.add()、.remove()、.toggle()和.replace()允許咱們更改當前的 CSS 類集合,而其他的,例如.item()、.entries()或.foreach()則可以簡化這個索引集合的遍歷過程。
// ... const classNames=["class-one", "class-two", "class-three"]; classNames.forEach(className=> { if(!el.classList.contains(className)) { el.classList.add(className); } });
Stylesheets
一直以來,Web Api 還有一個StyleSheetList接口,該接口由document.styleSheets屬性實現。document.styleSheets 只讀屬性,返回一個由 StyleSheet 對象組成的 StyleSheetList,每個 StyleSheet 對象都是一個文檔中鏈接或嵌入的樣式表。
for(styleSheet of document.styleSheets){ console.log(styleSheet); }
通過打印結果咱們可以知道,每次循環打印的是 CSSStyleSheet 對象,每個 CSSStyleSheet 對象由下列屬性組成:
屬性描述media獲取當前樣式作用的媒體。disabled打開或禁用一張樣式表。href返回 CSSStyleSheet 對象連接的樣式表地址。title返回 CSSStyleSheet 對象的title值。type返回 CSSStyleSheet 對象的type值,通常是text/css。parentStyleSheet返回包含了當前樣式表的那張樣式表。ownerNode返回CSSStyleSheet對象所在的DOM節點,通常是<link>或<style>。cssRules返回樣式表中所有的規則。ownerRule如果是通過@import導入的,屬性就是指向表示導入的規則的指針,否則值為null。IE不支持這個屬性。
** CSSStyleSheet對象方法: **
方法描述insertRule()在當前樣式表的 cssRules 對象插入CSS規則。deleteRule()在當前樣式表刪除 cssRules 對象的CSS規則。
有了StyleSheetList的全部內容,咱們來CSSStyleSheet本身。在這里就有點意思了, CSSStyleSheet擴展了StyleSheet接口,并且只有這種只讀屬性,如.ownerNode,.href,.title或.type,它們大多直接從聲明給定樣式表的地方獲取。回想一下加載外部CSS文件的標準HTML代碼,咱們就會明白這句話是啥意思:
<head> <link rel="stylesheet" type="text/css" href="style.css" title="Styles"> </head>
現在,咱們知道HTML文檔可以包含多個樣式表,所有這些樣式表都可以包含不同的規則,甚至可以包含更多的樣式表(當使用@import時)。CSSStyleSheet有兩個方法:、.insertrule()和.deleterule() 來增加和刪除 Css 規則。
// ... const ruleIndex=styleSheet.insertRule("div {background-color: red}"); styleSheet.deleteRule(ruleIndex);
.insertRule(rule,index):此函數可以在cssRules規則集合中插入一個指定的規則,參數rule是標示規則的字符串,參數index是值規則字符串插入的位置。
deleteRule(index):此函數可以刪除指定索引的規規則,參數index規定規則的索引。
CSSStyleSheet也有自己的兩個屬性:.ownerRule和.cssRule。雖然.ownerRule與@import相關,但比較有趣的是.cssRules。簡單地說,它是CSSRuleList的CSSRule,可以使用前面提到的.insertrule()和.deleterule()方法修改它。請記住,有些瀏覽器可能會阻止咱們從不同的來源(域)訪問外部CSSStyleSheet的.cssRules屬性。
那么什么是 CSSRuleList?
CSSRuleList是一個數組對象包含著一個有序的CSSRule對象的集合。每一個CSSRule可以通過rules.item(index)的形式訪問, 或者rules[index]。這里的rules是一個實現了CSSRuleList接口的對象, index是一個基于0開始的,順序與CSS樣式表中的順序是一致的。樣式對象的個數是通過rules.length表達。
對于CSSStyleRule對象:
每一個樣式表CSSStyleSheet對象可以包含若干CSSStyleRule對象,也就是css樣式規則,如下:
<style type="text/css"> h1{color:red} div{color:green} </style>
在上面的代碼中style標簽是一個CSSStyleSheet樣式表對象,這個樣式表對象包含兩個CSSStyleRule對象,也就是兩個css樣式規則。
CSSStyleRule對象具有下列屬性:
1.type:返回0-6的數字,表示規則的類型,類型列表如下:
0:CSSRule.UNKNOWN_RULE。
1:CSSRule.STYLE_RULE (定義一個CSSStyleRule對象)。
2:CSSRule.CHARSET_RULE (定義一個CSSCharsetRule對象,用于設定當前樣式表的字符集,默認與當前網頁相同)。
3:CSSRule.IMPORT_RULE (定義一個CSSImportRule對象,就是用@import引入其他的樣式表)
4:CSSRule.MEDIA_RULE (定義一個CSSMediaRule對象,用于設定此樣式是用于顯示器,打印機還是投影機等等)。
5:CSSRule.FONT_FACE_RULE (定義一個CSSFontFaceRule對象,CSS3的@font-face)。
6:CSSRule.PAGE_RULE (定義一個CSSPageRule對象)。
2.cssText:返回一個字符串,表示的是當前規則的內容,例如:
div{color:green}
3.parentStyleSheet:返回所在的CSSStyleRule對象。
4.parentRule:如果規則位于另一規則中,該屬性引用另一個CSSRule對象。
5.selectorText:返回此規則的選擇器,如上面的div就是選擇器。
6.style:返回一個CSSStyleDeclaration對象。
// ... const ruleIndex=styleSheet.insertRule("div {background-color: red}"); const rule=styleSheet.cssRules.item(ruleIndex); rule.selectorText; // "div" rule.style.backgroundColor; // "red"
實現
現在,咱們對 CSS 相關的 JS Api有了足夠的了解,可以創建咱們自己的、小型的、基于運行時的CSS-in-JS實現。咱們的想法是創建一個函數,它傳遞一個簡單的樣式配置對象,生成一個新創建的CSS類的哈希名稱供以后使用。
實現流程很簡單,咱們需要一個能夠訪問某種樣式表的函數,并且只需使用.insertrule()方法和樣式配置就可以運行了。先從樣式表部分開始:
function createClassName(style) { // ... let styleSheet; for (let i=0; i < document.styleSheets.length; i++) { if (document.styleSheets[i].CSSInJS) { styleSheet=document.styleSheets[i]; break; } } if (!styleSheet) { const style=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tyle); styleSheet=style.sheet; styleSheet.CSSInJS=true; } // ... }
如果你使用的是ESM或任何其他類型的JS模塊系統,則可以在函數外部安全地創建樣式表實例,而不必擔心其他人對其進行訪問。但是,為了演示例,咱們將stylesheet上的.CSSInJS屬性設置為標志的形式,通過標志來判斷是否要使用它。
現在,如果如果還需要創建一個新的樣式表怎么辦? 最好的選擇是創建一個新的<style/>標記,并將其附加到HTML文檔的<head/>上。這會自動將新樣式表添加到document.styleSheets列表,并允許咱們通過<style/>標記的.sheet屬性對其進行訪問,是不是很機智?
function createRandomName() { const code=Math.random().toString(36).substring(7); return `css-${code}`; } function phraseStyle(style) { const keys=Object.keys(style); const keyValue=keys.map(key=> { const kebabCaseKey=key.replace(/([a-z])([A-Z])/g, "$1-$2").toLowerCase(); const value=`${style[key]}${typeof style[key]==="number" ? "px" : ""}`; return `${kebabCaseKey}:${value};`; }); return `{${keyValue.join("")}}`; }
除了上面的小竅門之外。自然,咱們首先需要一種為CSS類生成新的隨機名稱的方法。然后,將樣式對象正確地表達為可行的CSS字符串的形式。這包括駝峰命名和短橫線全名之間的轉換,以及可選的像素單位(px)轉換的處理。
function createClassName(style) { const className=createRandomName(); let styleSheet; // ... styleSheet.insertRule(`.${className}${phraseStyle(style)}`); return className; }
完整代碼如下:
HTML
<div id="el"></div>
JS
function createRandomName() { const code=Math.random().toString(36).substring(7); return `css-${code}`; } function phraseStyle(style) { const keys=Object.keys(style); const keyValue=keys.map(key=> { const kebabCaseKey=key.replace(/([a-z])([A-Z])/g, "$1-$2").toLowerCase(); const value=`${style[key]}${typeof style[key]==="number" ? "px" : ""}`; return `${kebabCaseKey}:${value};`; }); return `{${keyValue.join("")}}`; } function createClassName(style) { const className=createRandomName(); let styleSheet; for (let i=0; i < document.styleSheets.length; i++) { if (document.styleSheets[i].CSSInJS) { styleSheet=document.styleSheets[i]; break; } } if (!styleSheet) { const style=document.createElement("style"); document.head.appendChild(style); styleSheet=style.sheet; styleSheet.CSSInJS=true; } styleSheet.insertRule(`.${className}${phraseStyle(style)}`); return className; } const el=document.getElementById("el"); const redRect=createClassName({ width: 100, height: 100, backgroundColor: "red" }); el.classList.add(redRect);
運行效果:
總結
正如本文咱們所看到的,使用 JS 操作CSS 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咱們可以挖掘很多好用的 API,上面的例子只是冰山一角,在CSS API(或者更確切地說是API)中還有更多方法,它們正等著被揭開神秘面紗。
原文:https://css-tricks.com/an-introduction-and-guide-to-the-css-object-model-cssom/
家好,我是皮湯。最近業務調整,組內開啟了前端工程化方面的基建,我主要負責 CSS 技術選型這一塊,針對目前業界主流的幾套方案進行了比較完善的調研與比較,分享給大家。
目前整個 CSS 工具鏈、工程化領域的主要方案如下:
而我們技術選型的標準如下:
- 開發速度快
- 開發體驗友好
- 調試體驗友好
- 可維護性友好
- 擴展性友好
- 可協作性友好
- 體積小
- 有最佳實踐指導
目前主要需要對比的三套方案:
- Less/Sass + PostCSS 的純 CSS c側方案
- styled-components / emotion 的純 CSS-in-JS 側方案
- TailwindCSS 的以寫輔助類為主的 HTML 側方案
## 純 CSS 側方案
### 介紹與優點
> 維護狀態:一般
> Star 數:16.7K
> 支持框架:無框架限制
>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less/less.js
Less/Sass + PostCSS 這種方案在目前主流的組件庫和企業級項目中使用很廣,如 ant-design 等
它們的主要作用如下:
- 為 CSS 添加了類似 JS 的特性,你也可以使用變量、mixin,寫判斷等
- 引入了模塊化的概念,可以在一個 less 文件中導入另外一個 less 文件進行使用
- 兼容標準,可以快速使用 CSS 新特性,兼容瀏覽器 CSS 差異等
這類工具能夠與主流的工程化工具一起使用,如 Webpack,提供對應的 loader 如 sass-loader,然后就可以在 React/Vue 項目中建 `.scss` 文件,寫 sass 語法,并導入到 React 組件中生效。
比如我寫一個組件在響應式各個斷點下的展示情況的 sass 代碼:
```
.component {
width: 300px;
@media (min-width: 768px) {
width: 600px;
@media (min-resolution: 192dpi) {
background-image: url(/img/retina2x.png);
}
}
@media (min-width: 1280px) {
width: 800px;
}
}
```
或導入一些用于標準化瀏覽器差異的代碼:
```
@import "normalize.css";
// component 相關的其他代碼
```
### 不足
這類方案的一個主要問題就是,只是對 CSS 本身進行了增強,但是在幫助開發者如何寫更好的 CSS、更高效、可維護的 CSS 方面并沒有提供任何建議。
- 你依然需要自己定義 CSS 類、id,并且思考如何去用這些類、id 進行組合去描述 HTML 的樣式
- 你依然可能會寫很多冗余的 Less/Sass 代碼,然后造成項目的負擔,在可維護性方面也有巨大問題
### 優化
- 可以引入 CSS 設計規范:BEM 規范,來輔助用戶在整個網頁的 HTML 骨架以及對應的類上進行設計
- 可以引入 CSS Modules,將 CSS 文件進行 “作用域” 限制,確保在之后維護時,修改一個內容不會引起全局中其他樣式的效果
#### BEM 規范
B (Block)、E(Element)、M(Modifier),具體就是通過塊、元素、行為來定義所有的可視化功能。
拿設計一個 Button 為例:
```
/* Block */
.btn {}
/* 依賴于 Block 的 Element */
.btn__price {}
/* 修改 Block 風格的 Modifier */
.btn--orange {}
.btn--big {}
```
遵循上述規范的一個真實的 Button:
```
<a class="btn btn--big btn--orange" href="#">
<span class="btn__price"></span>
<span class="btn__text">BIG BUTTON</span>
</a>
```
可以獲得如下的效果:
#### CSS Modules
CSS Modules 主要為 CSS 添加局部作用域和模塊依賴,使得 CSS 也能具有組件化。
一個例子如下:
```
import React from 'react';
import style from './App.css';
export default ()=> {
return (
<h1 className={style.title}>
Hello World
</h1>
);
};
```
```
.title {
composes: className;
color: red;
}
```
上述經過編譯會變成如下 hash 字符串:
```
<h1 class="_3zyde4l1yATCOkgn-DBWEL">
Hello World
</h1>
```
```
._3zyde4l1yATCOkgn-DBWEL {
color: red;
}
```
CSS Modules 可以與普通 CSS、Less、Sass 等結合使用。
## 純 JS 側方案
### 介紹與優點
> 維護狀態:一般
> Star 數:35.2K
> 支持框架:React ,通過社區支持 Vue 等框架
>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styled-components/styled-components
使用 JS 的模板字符串函數,在 JS 里面寫 CSS 代碼,這帶來了兩個認知的改變:
- 不是在根據 HTML,然后去寫 CSS,而是站在組件設計的角度,為組件寫 CSS,然后應用組件的組合思想搭建大應用
- 自動提供類似 CSS Modules 的體驗,不用擔心樣式的全局污染問題
同時帶來了很多 JS 側才有的各種功能特性,可以讓開發者用開發 JS 的方式開發 CSS,如編輯器自動補全、Lint、編譯壓縮等。
比如我寫一個按鈕:
```
const Button=styled.button`
/* Adapt the colors based on primary prop */
background: ${props=> props.primary ? "palevioletred" : "white"};
color: ${props=> props.primary ? "white" : "palevioletred"};
font-size: 1em;
margin: 1em;
padding: 0.25em 1em;
border: 2px solid palevioletred;
border-radius: 3px;
`;
render(
<div>
<Button>Normal</Button>
<Button primary>Primary</Button>
</div>
);
```
可以獲得如下效果:
還可以擴展樣式:
```
// The Button from the last section without the interpolations
const Button=styled.button`
color: palevioletred;
font-size: 1em;
margin: 1em;
padding: 0.25em 1em;
border: 2px solid palevioletred;
border-radius: 3px;
`;
// A new component based on Button, but with some override styles
const TomatoButton=styled(Button)`
color: tomato;
border-color: tomato;
`;
render(
<div>
<Button>Normal Button</Button>
<TomatoButton>Tomato Button</TomatoButton>
</div>
);
```
可以獲得如下效果:
### 不足
雖然這類方案提供了在 JS 中寫 CSS,充分利用 JS 的插值、組合等特性,然后應用 React 組件等組合思想,將組件與 CSS 進行細粒度綁定,讓 CSS 跟隨著組件一同進行組件化開發,同時提供和組件類似的模塊化特性,相比 Less/Sass 這一套,可以復用 JS 社區的最佳實踐等。
但是它仍然有一些不足:
- 仍然是是對 CSS 增強,提供非常大的靈活性,開發者仍然需要考慮如何去組織自己的 CSS
- 沒有給出一套 “有觀點” 的最佳實踐做法
- 在上層也缺乏基于 styled-components 進行復用的物料庫可進行參考設計和使用,導致在初始化使用時開發速度較低
- 在 JS 中寫 CSS,勢必帶來一些本屬于 JS 的限制,如 TS 下,需要對 Styled 的組件進行類型注釋
- 官方維護的內容只兼容 React 框架,Vue 和其他框架都由社區提供支持
整體來說不太符合團隊協作使用,需要人為總結最佳實踐和規范等。
### 優化
- 尋求一套寫 CSS 的最佳實踐和團隊協作規范
- 能夠擁有大量的物料庫或輔助類等,提高開發效率,快速完成應用開發
## 偏向 HTML 側方案
### 介紹與優點
> 維護狀態:積極
> Star 數:48.9K
> 支持框架:React、Vue、Svelte 等主流框架
> 項目地址:https://github.com/tailwindlabs/tailwindcss
典型的是 TailwindCSS,一個輔助類優先的 CSS 框架,提供如 `flex` 、`pt-4` 、`text-center` 、`rotate-90` 這樣實用的類名,然后基于這些底層的輔助類向上組合構建任何網站,而且只需要專注于為 HTML 設置類名即可。
一個比較形象的例子可以參考如下代碼:
```
<button class="btn btn--secondary">Decline</button>
<button class="btn btn--primary">Accept</button>
```
上述代碼應用 BEM 風格的類名設計,然后設計兩個按鈕,而這兩個類名類似主流組件庫里面的 Button 的不同狀態的設計,而這兩個類又是由更加基礎的 TailwindCSS 輔助類組成:
```
.btn {
@apply text-base font-medium rounded-lg p-3;
}
.btn--primary {
@apply bg-rose-500 text-white;
}
.btn--secondary {
@apply bg-gray-100 text-black;
}
```
上面的輔助類包含以下幾類:
- 設置文本相關: `text-base` 、`font-medium` 、`text-white` 、`text-black`
- 設置背景相關的:`bg-rose-500` 、`bg-gray-100`
- 設置間距相關的:`p-3`
- 設置邊角相關的:`rounded-lg`
通過 Tailwind 提供的 `@apply` 方法來對這些輔助類進行組合構建更上層的樣式類。
上述的最終效果展示如下:
可以看到 TailwindCSS 將我們開發網站的過程抽象成為使用 Figma 等設計軟件設計界面的過程,同時提供了一套用于設計的規范,相當于內置最佳實踐,如顏色、陰影、字體相關的內容,一個很形象的圖片可以說明這一點:
TailwindCSS 為我們規劃了一個元素可以設置的屬性,并且為每個屬性給定了一組可以設置的值,這些屬性+屬性值組合成一個有機的設計系統,非常便于團隊協作與共識,讓我們開發網站就像做設計一樣簡單、快速,但是整體風格又能保持一致。
TailwindCSS 同時也能與主流組件庫如 React、Vue、Svelte 結合,融入基于組件的 CSS 設計思想,但又只需要修改 HTML 上的類名,如我們設計一個食譜組件:
```
// Recipes.js
import Nav from './Nav.js'
import NavItem from './NavItem.js'
import List from './List.js'
import ListItem from './ListItem.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Recipes({ recipes }) {
return (
<div className="divide-y divide-gray-100">
<Nav>
<NavItem href="/featured" isActive>Featured</NavItem>
<NavItem href="/popular">Popular</NavItem>
<NavItem href="/recent">Recent</NavItem>
</Nav>
<List>
{recipes.map((recipe)=> (
<ListItem key={recipe.id} recipe={recipe} />
))}
</List>
</div>
)
}
// Nav.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Nav({ children }) {
return (
<nav className="p-4">
<ul className="flex space-x-2">
{children}
</ul>
</nav>
)
}
// NavItem.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NavItem({ href, isActive, children }) {
return (
<li>
<a
href={href}
className={`block px-4 py-2 rounded-md ${isActive ? 'bg-amber-100 text-amber-700' : ''}`}
>
{children}
</a>
</li>
)
}
// List.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List({ children }) {
return (
<ul className="divide-y divide-gray-100">
{children}
</ul>
)
}
//ListItem.js
export default function ListItem({ recipe }) {
return (
<article className="p-4 flex space-x-4">
<img src={recipe.image} alt="" className="flex-none w-18 h-18 rounded-lg object-cover bg-gray-100" width="144" height="144" />
<div className="min-w-0 relative flex-auto sm:pr-20 lg:pr-0 xl:pr-20">
<h2 className="text-lg font-semibold text-black mb-0.5">
{recipe.title}
</h2>
<dl className="flex flex-wrap text-sm font-medium whitespace-pre">
<div>
<dt className="sr-only">Time</dt>
<dd>
<abbr title={`${recipe.time} minutes`}>{recipe.time}m</abbr>
</dd>
</div>
<div>
<dt className="sr-only">Difficulty</dt>
<dd> · {recipe.difficulty}</dd>
</div>
<div>
<dt className="sr-only">Servings</dt>
<dd> · {recipe.servings} servings</dd>
</div>
<div className="flex-none w-full mt-0.5 font-normal">
<dt className="inline">By</dt>{' '}
<dd className="inline text-black">{recipe.author}</dd>
</div>
<div class="absolute top-0 right-0 rounded-full bg-amber-50 text-amber-900 px-2 py-0.5 hidden sm:flex lg:hidden xl:flex items-center space-x-1">
<dt className="text-amber-500">
<span className="sr-only">Rating</span>
<svg width="16" height="20" fill="currentColor">
<path d="M7.05 3.691c.3-.921 1.603-.921 1.902 0l1.07 3.292a1 1 0 00.95.69h3.462c.969 0 1.372 1.24.588 1.81l-2.8 2.034a1 1 0 00-.364 1.118l1.07 3.292c.3.921-.755 1.688-1.539 1.118l-2.8-2.034a1 1 0 00-1.176 0l-2.8 2.034c-.783.57-1.838-.197-1.539-1.118l1.07-3.292a1 1 0 00-.363-1.118L.98 9.483c-.784-.57-.381-1.81.587-1.81H5.03a1 1 0 00.95-.69L7.05 3.69z" />
</svg>
</dt>
<dd>{recipe.rating}</dd>
</div>
</dl>
</div>
</article>
)
}
```
上述食譜的效果如下:
可以看到我們無需寫一行 CSS,而是在 HTML 里面應用各種輔助類,結合 React 的組件化設計,既可以輕松完成一個非常現代化且好看的食譜組件。
除了上面的特性,TailwindCSS 在響應式、新特性支持、Dark Mode、自定義配置、自定義新的輔助類、IDE 方面也提供非常優秀的支持,除此之外還有基于 TailwindCSS 構建的物料庫 Tailwind UI ,提供各種各樣成熟、好看、可用于生產的物料庫:

因為需要自定的 CSS 不多,而需要自定義的 CSS 可以定義為可復用的輔助類,所以在可維護性方面也是極好的。
### 不足
- 因為要引入一個額外的運行時,TailwindCSS 輔助類到 CSS 的編譯過程,而隨著組件越來越多,需要編譯的工作量也會變大,所以速度會有影響
- 過于底層,相當于給了用于設計的最基礎的指標,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快速設計網站,那么可能還需要一致的、更加上層的組件庫
- 相當于引入了一套框架,具有一定的學習成本和使用成本
### 優化
- Tailwind 2.0 支持 [JIT](https://blog.tailwindcss.com/tailwindcss-2-1 "JIT"),可以大大提升編譯速度,可以考慮引入
- 基于 TailwindCSS,設計一套符合自身風格的上層組件庫、物料庫,便于更加快速開發
- 提前探索、學習和總結一套教程與開發最佳實踐
- 探索 styled-components 等結合 TailwindCSS 的開發方式
## 參考鏈接
- [CSS 工程化發展歷程](https://bytedance.feishu.cn/docs/doccnTRF0OZtJMgKuo3y0hIDMbc# "CSS 工程化發展歷程")
以上便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_^
喜歡的話別忘了 分享、點贊、收藏 三連哦~
歡迎關注公眾號 程序員巴士,來自字節、蝦皮、招銀的三端兄弟,分享編程經驗、技術干貨與職業規劃,助你少走彎路進大廠。
以安裝Minify 插件,Minify 插件可以壓縮js、css和html代碼。會在指定壓縮的文件同目錄下生成{filename}.min.[css|js|html]文件,并且可以設置在文件保存時自動重新壓縮。
打開VSCode,按照如下所示安裝插件
打開要壓縮的文件,按F1,然后輸入mini搜索找到對應的命令來執行壓縮
點擊 Minify 命令,會在當前文件同目錄下生成 {filename}.min.{extension} 文件,該文件中就是壓縮后的內容。
進入插件詳情頁面,點擊設置
勾選 Minify: Minify Existing On Save 選項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