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計算機病毒一詞,已經深入到每一個網友的心里,其對于計算機的危害令人防不勝防,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再全面的安全軟件也不能保證計算機在網絡中的絕對安全,以此讓我們學習一下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危害以及特征都有哪些。
計算機病毒的特點(特征):
1、潛伏性
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感染系統后,并不會立即發作攻擊計算機,而是具有一段時間的潛伏期。潛伏期長短一般由病毒程序編制者所設定的觸發條件來決定。
2、傳染性
計算機病毒入侵系統后,在一定條件下,破壞系統本身的防御功能,迅速地進行自我復制,從感染存儲位置擴散至未感染存儲位置,通過網絡更可以進行計算機與計算機之間的病毒傳染。
3、破壞性
計算機系統一旦感染了病毒程序,系統的穩定性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發作時,由于其連續不斷的自我復制
大部分系統資源被占用,從而減緩了計算機的運行速度,使用戶無法正常使用。嚴重者,可使整個系統癱瘓,無法修復,造成損失。
4、隱蔽性
計算機病毒通常會以人們熟悉的程序形式存在。有些病毒名稱往往會被命名為類似系統文件名,例如假IE圖標 ,其中單詞的一個“n”被假圖標改為了兩個“n”
很難被用戶發現,一旦點擊訪問這些圖標指向的網站,很有可能面臨釣魚或掛馬威脅;又如文件夾EXE病毒,其圖標與Windows XP默認的文件夾圖標是一樣的,十分具有迷惑性,當用戶雙擊打開此文件夾時,就會激活病毒。
5、多樣性
由于計算機病毒具有自我復制和傳播的特性,加上現代傳播媒介的多元化,計算機病毒的發展在數量與種類上均呈現出多樣性特點。
6、觸發性
一般情況下,計算機病毒侵入系統后,并不會立刻發作,而是較為隱蔽地潛伏在某個程序或某個磁盤中,當達到病毒程序所敲定的觸發條件,例如設定日期為觸發條件
或設定操作為觸發條件,當條件滿足預設時,病毒程序立即自動執行,并且不斷地進行自我復制和傳染其它磁盤,對系統進行破壞。例如,March 25th 病毒,在每年的3月25日,如果該病毒在內存中便會激活。
計算機病毒主要的危害性:
1、破壞計算機數據:計算機病毒激發后會通過格式化、改寫、刪除、破壞設置等破壞計算機儲存數據。竊取用戶隱私信息(如銀行密碼、賬戶密碼),盜用用戶財產或利用被病毒控制的用戶計算機進行非法行為。
2、占用計算機空間、搶占內存資源:計算機病毒自我復制、傳播會占用磁盤扇區。同時會搶占內存空間,影響計算機運行速度,影響正常的系統運行和軟件使用、造成系統運行不穩定或癱瘓。
破壞計算機硬件(如主板)。
計算機病毒的發展歷史:
第一份關于計算機病毒理論的學術工作( “病毒” 一詞當時并未使用)于 1949 年由約翰·馮·諾伊曼完成。以 “Theory and of ” 為題的一場在伊利諾伊大學的演講,后改以 “Theory of self- ” 為題出版。馮·諾伊曼在他的論文中描述一個計算機程序如何復制其自身。
1980 年,Jürgen Kraus 于多特蒙德大學撰寫他的學位論文 “Self- of ”。論文中假設計算機程序可以表現出如同病毒般的行為。
“病毒”一詞最早用來表達此意是在弗雷德·科恩(Fred Cohen)1984年的論文《電腦病毒實驗》
1983 年 11月,在一次國際計算機安全學術會議上,美國學者科恩第一次明確提出計算機病毒的概念,并進行了演示。
1986年年初,巴基斯坦兄弟編寫了“大腦(Brain)”病毒,又被稱為“巴基斯坦”病毒。
1987年,第一個電腦病毒C-BRAIN誕生。由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編寫。計算機病毒主要是引導型病毒,具有代表性的是“小球”和“石頭”病毒。
1988年在財政部的計算機上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計算機病毒。
1989年,引導型病毒發展為可以感染硬盤,典型的代表有“石頭2”。
1990年,發展為復合型病毒,可感染COM和EXE文件。
1992年,利用DOS加載文件的優先順序進行工作,具有代表性的是“金蟬”病毒。
1995年,當生成器的生成結果為病毒時,就產生了這種復雜的“病毒生成器” ,幽靈病毒流行中國。典型病毒代表是“病毒制造機” “VCL”。
1998年臺灣大同工學院學生劉盈豪編制了CIH病毒。
2000年最具破壞力的10種病毒分別是:Kakworm,愛蟲, Apology-B, Marker , Pretty ,Stages-A,Navidad,Ska-Happy99 ,WM97/Thus ,XM97/Jin。
2003年,中國大陸地區發作最多的十個病毒,分別是:紅色結束符、愛情后門、FUNLOVE、QQ傳送者、沖擊波殺手、羅拉、求職信、尼姆達II、QQ木馬、CIH。
2005年,1月到10月,金山反病毒監測中心共截獲或監測到的病毒達到50179個,其中木馬、蠕蟲、黑客病毒占其中的91%,以盜取用戶有價賬號的木馬病毒(如網銀、QQ、網游)為主,病毒多達2000多種。
2007年1月,病毒累計感染了中國80%的用戶,其中78%以上的病毒為木馬、后門病毒。熊貓燒香肆虐全球。
2010年,越南全國計算機數量已500萬臺,其中93%受過病毒感染,感染電腦病毒共損失59000萬億越南盾。
……
以上關于計算機病毒的特點、危害以及特征介紹到此為止。直至今日~仍有許多病毒木馬程序在用戶的計算機中肆虐,但隨著計算機的發展,專業人士的技術也越發嫻熟,一直以一些影響范圍較廣的病毒都被隱匿了“行蹤”。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