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友圈廣告推廣截圖
“我的朋友圈里居然有寶馬廣告!瞬間覺得不再是人生的失敗者了。”
“連可口可樂廣告我都沒收到,看來赤裸裸地被鄙視了。”
想必近些天這樣的段子在網上非常流行,甚至就發生在你我的身邊。從本周起,微信朋友圈廣告正式上線。這一頗具新意的廣告形式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
微信如何在朋友圈推出廣告?是精準定位還是隨意投放?網友們是“點贊”還是“搖頭”?對此,記者進行了多方了解。
像朋友狀態的廣告
“刷朋友圈的時候忽然發現自己怎么多了一個叫‘寶馬中國’的好友。仔細一看才發現這是一則廣告。”作為較早接收到微信朋友圈廣告的用戶,白紫宸對此表達了驚訝與興奮。
確如白女士所說的那樣,微信朋友圈廣告乍一看與普通朋友發布的信息無異,有頭像、名稱,也有文字、圖片。例如可口可樂的廣告就是“團圓年味,就要可口可樂”的文字與4張圖拼湊的可口可樂圖案。
如果點擊文字下方的“查看詳情”,還可以跳到其他形式的廣告頁面,像“寶馬中國”推出的就是HTML5形式。
此外,朋友圈廣告可以像其他朋友信息一樣得到點贊或留言,而這也是顯示某一用戶有多少好友收到同樣一條廣告的方法之一。
不過,廣告信息也在關鍵位置暴露了自己廣告的“本質”。在這條信息的右上方,朋友圈廣告會標出“推廣”二字。假如用戶對這樣的廣告不感興趣,就可以在點擊“推廣”時下拉選擇“我不感興趣”,這條廣告從此就會消失。
“事實上,微信朋友圈的廣告形式并不新奇。也被叫做Feed廣告。之前臉譜和推特也一直在用,形式類似于朋友的原創內容。”曾經與微信團隊有過深度接觸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微信之所以想以這樣的形式推廣告,是因為微信朋友圈有十分豐富的用戶資源。
“自微信上線以來,目前已經有11.2億注冊用戶,月活躍用戶4.4億,朋友圈內日均分享總次數超過30億次,76.4%的用戶會在朋友圈查看朋友動態或分享消息……”在王先生看來,這些因素都證明了在朋友圈推廣告的“廣闊前景”。
隨機投放還是精準定位
“年收入100萬以上的用戶消費能力強,收到的是寶馬廣告;買不起iPhone6但買得起小米的,收到的是Vivo的廣告;連小米甚至紅米都買不起的,收到的是可口可樂的廣告。”這條信息在各種社交平臺上得到廣泛轉載,似乎被視為微信朋友圈廣告根據“大數據”精準投放的一種標準。
不過,這種說法很快就遭到網友們的質疑。比如白女士就告訴記者,自己雖然收到寶馬廣告,但“真心買不起”。而另一位李先生則表示,自己的月收入有兩三萬,應該算是個“中產階層”,可還是連“可口可樂”的廣告也沒收到。
“從微信所擁有的技術水平及數據規模來看,這樣的廣告投放應該不是隨機進行的,會基于一定的‘大數據’支持,否則盲目投放不僅不能尋找到自己的目標客戶群,還會引起用戶的反感。”北方工業大學廣告系主任張哲針對微信朋友圈廣告的投放模式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而寶馬中國電子營銷部負責此次朋友圈廣告合作的唐少輝則透露,朋友圈廣告確實是基于大數據分析,抓取的主要是一二線城市、受眾年紀等物理數據,至于網友猜測的微信常用關鍵詞分析,目前還無法精確用到。
另外,騰訊方面也告訴記者,在廣告主描述目標客戶群后,微信會根據一定的算法進行廣告投放。但具體算法目前仍無法公布。他們表示,這些廣告會優先展示給一批“高質種子用戶”,這批用戶“在朋友圈活躍度高”、“經常參與廣告互動”。
熱議帶來“二次傳播”
從第一批的寶馬、Vivo、可口可樂到后來的“勞斯萊斯”、“杜蕾斯”、“京東”等廣告,微信朋友圈近日更顯熱鬧。
對于朋友圈出現廣告的情形,網友們表達了不同的態度。有網友表示,朋友圈是自己和家人、朋友互動的親密空間,而廣告的侵入會讓自己覺得朋友圈再無私密可言。“代購廣告都還沒整治完,微信又想推自己的廣告。看到就想把它們拉黑。”資深用戶趙女士氣憤地告訴記者。
然而,也有不少年輕用戶對朋友圈廣告表現得較為“開明”,坦言只要形式好,做得不像廣告就可以接受。“事實上,目前這樣的廣告形式不僅不會討厭,反而更讓我們期待。”
不論是收到廣告的白小姐還是未收到廣告的李先生都告訴記者,他們在看到廣告后開始點贊、留言、分享截圖,從而又引起新一波朋友的圍觀。“比如有的朋友沒有收到任何廣告,他們就表達了自己的羨慕與嫉妒。從來沒有看過有人還會期待看到廣告,這大概就是所說的‘廣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吧。”
業內人士認為,這樣的廣告模式正中騰訊下懷,即“廣告也可以很好看”,把廣告變成全民話題,成為全新的社交互動廣告模式。比如很多用戶截圖轉發、討論這些廣告,收到同一廣告的好友在留言區討論這些廣告,甚至有人改名為寶馬、可口可樂或ViVo發布各類信息,這樣的熱議無形中形成廣告的二次傳播。
“要說微信朋友圈廣告未來的前景,還得看它具體的表現形式,尤其是會不會干擾用戶的正常閱讀。”張哲認為,如果朋友圈廣告能像目前嘗試的這樣融入生活,又體現較強的互動性,甚至還能根據用戶回饋進行精準投放的話,那么它們仍會有頑強的生命力。(
我還在南方小島上玩兒的時候,一個朋友給我發了條語音信息(早上發的,我晚上才聽,我讓你發語音)大概是說,能不能幫忙聯系一個會 HTML5 的團隊,領導要求做一個 HTML5 的活動頁面。
看來 HTML5 的浪潮又要讓我們的廣告客戶渾身濕透了。他們想要華麗的頁面,想要讓用戶覺得他們很酷。事實上,即使他們只做了一張很廉價的“活動邀請函”頁面,用戶也覺得好棒好厲害。真相是,大部分用戶并不知道其中的奧秘。
HTML5是針對超文本語言HTML的第五次修訂。具體HTML是什么?我們先籠統地認為它是一種用來創建網頁的手段就好。不過你不是科技從業者,也不是什么都要懂一點的極客。你會想:什么html、Input type=date、js線程、socket、標準擴展embed、css3……這些都是什么鬼我根本不想知道快扔走!
這一切并不在你學習的范圍內。你只關心這樣一個問題:它會為你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
? 你手機里的原生APP會變少。
原生APP,就是你到應用商店里選一個應用、等待下載、確認權限、等待安裝,然后點擊打開的那種移動應用,它專門針對某一類移動操作系統生成,必須被完整安裝到手機里。而有一種“假”APP,它們打開后基本利用手機中的瀏覽器來運行,而且不需要下載后安裝,就能立即在手機界面中生成一個APP圖標——HTML5就是生產這種“假”APP的利器。比如你玩《神經貓》就不需要下載一個APP,而這個游戲正是用HTML5網頁實現的。
? 你那個當程序員的男朋友(如果你有)就可以早點下班回家了。
HTML5是唯一一個通吃PC、Mac、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等主流平臺的跨平臺語言。因為這種跨平臺的便利,程序員們只需要為之開發一種類別的產品——說白了就是一個萬能的網頁。他再也不需要做一款只能在蘋果手機上運行的APP后,再做一款也可以在三星、小米上使用的APP。
? 你的手機里沒有Flash了。
如果需要一個能夠集中展示視頻、音頻等各種媒體形式的插件,那就是Flash。這個部署在億萬瀏覽器里的商業插件儼然成為事實上的網頁標準。但是,HTML5把這個標準打破了,這些媒體形式不再需要Flash這一插件就能分布在網頁當中。HTML5可以讓我們不借助第三方插件實現多媒體。
? 正因為你的系統需要運行的第三方插件變少,瀏覽器占用的系統資源相對也會變少,有可能你會發現自己的手機電量變得更持久了。
? 當你使用定位服務的時候,不用點“搜索”了,直接點“附近”。
這是因為HTML5更好地實現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功能,在從前那些使用舊語言編輯的網頁上,LBS(基于位置的服務)沒有獲得很好的支持,所以你需要在網頁上依次選擇全國、北京、朝陽區、大望路……
? 網頁更美觀。
對網頁設計師來說,HTML5重新定義了很多設計標準,這使得他們在工作的時候遵循著更加科學的方法,再加上HTML5可以讓我們不借助第三方插件實現多媒體,網頁設計師得以發揮他們的創造力,你會看到更加酷炫的網頁界面。
視覺,這是最重要的。對用戶來說,沒有什么比直接的體驗更能說明某種技術為世界帶來的改變。現在我用幾個騰訊新聞的手機頁面來舉例,和你在微信朋友圈看到的那些蹩腳的邀請函、抽獎頁面相比,這些頁面嘗試用一種更有意思、更流暢的方式來講述事件。
APEC期間推出的《服裝秀》,截取的三個界面。在這個應用中,新聞相關的人物將會變成試衣模特。例如你可以選擇奧巴馬當你的模特,然后給他換上各種服裝。
上圖《再見2元的風景》是針對北京地鐵票價調整制作的新聞專題頁。這個流傳甚廣的煽情專題,也是一個HTML5頁面,它提供了一種流暢的圖片瀏覽方式。
HTML5 同樣為網頁提供了更多交互的可能,比如你可以在同一個頁面中完成一個網頁調查,然后直接分享給你的朋友圈好友。
總之,HTML5 可以更有效地組織互聯網中的信息,并讓視頻、音頻等服務得到更好的支持;并在減輕開發者的負擔的同時,讓用戶在不同的平臺上有更一致的體驗。
沒有炫耀的意思,這些內容出于個人對HTML5的好奇,導致我多看了一些材料,并且咨詢了行業的專家。大致上,我能保證這些內容都是可信的,對普通人而言,這些已經足夠:甲方或者乙方們再也不會輕易騙走你的巨額預算。
“你知道那你說啊。”
烏云裝扮者包含了世界、黑色趣味和明亮內心
微信號及新浪微博@DACLODS
半年,大大小小的活動做過幾個,活動交互設計和產品的交互設計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用戶都是很懶的,漫不經心的。不同之處在于相比產品設計的不斷 更新迭代,活動的周期短,上線后一般來不及修改,只能在下次活動避免相似問題。從使用場景來說也有一些區別:用戶從打開APP的那一刻起,就帶有或模糊或 清晰的目的,產品設計就要滿足用戶在這種心理預期下的行為;而用戶參與活動,往往是由于偶然的機會發現了活動入口,帶著試一試的心態進入活動頁面并最終參 與,這就打斷了用戶原有操作流程,帶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侵入性”。那么,如何將這種偶然性轉化為用戶的主動參與,并讓用戶按我們預期的行為路徑來操作,是 活動設計的關鍵。
用戶注意力極其分散的互聯網時代,所有品牌隔不了多久就要做個活動出來刷存在感,刷情懷,不然很有可能被忘記。為了借勢傳播,那些傳統節日、西方節 日、不叫節日的節日,還有娛樂、時事熱點等等,都會被拿來作為營銷的切入點,活動形式更是層出不窮,眼花繚亂。如何將營銷活動和產品更加無縫的結合,如何 通過活動調動新老用戶積極性,如何提高活動留存率和用戶的二次傳播,不同的活動側重點也不一樣。
圖1. 4種線上活動形式
① 回饋用戶類活動
對于消費類產品,主要通過抽獎、打折促銷、送紅包的形式刺激新老用戶的活躍度,意在通過活動沉淀一些對產品營收有價值的用戶。但是此類活動不可過 多,過多后會抑制真正有消費意愿的忠實用戶以及有潛在消費意愿的用戶,長此以往有損于品牌在用戶心中的形象,當然,如果你主打廉價和折扣就另當別論。
② 品牌推廣類
此類活動形式多樣,重要的是活動的創意,主要用于推廣品牌形象,如最近微博比較火的支付寶結合“星級穿越”和“梵高為什么自殺”的神級文案,通過大 家熟知的人物、事件等講故事,一步步引人入勝,到最后“順理成章”引出支付寶品牌,不論故事是真是假,都能逗讀者會心一笑,達到很好的傳播效果。更有“對 不起,我只過1%的生活”這類賣情懷的產品推廣。 談到品牌推廣更不得不提今年微信朋友圈特別火爆的html5頁面,此類活動重要的是有趣、好玩、酷炫,能給人帶來驚喜,用戶才會主動參與并傳播,連我們 2015的春晚也在摩拳擦掌地進行主題預熱了。
圖2. 網易云閱讀和春晚品牌傳播H5頁面
③ 公益活動主要是利用線上傳播造勢,收集內容,線下開展,如微信某公眾號的“為盲胞讀書”活動。
④ 社交平臺的推廣活動主要是利用好各個社交平臺優勢來開展活動,優點是不需要額外的開發工作量。大家可以看看這篇文章:《2個Pinterest的營銷活動給我的啟發》,《十大最佳facebook營銷活動案例》。
看到活動目的,相信大部分人不會陌生,我們在做產品交互設計的時候經常強調要分析產品需求背后的本質,還原需求的用戶使用場景,理解需求甚至重構需 求,沒錯,就是它!但是實際的工作中是否會遇到某某功能急著上線,產品經理列了詳細的功能點,這個要做成列表式,那個功能入口要放出來,做著做著有可能就 懶于思考,照著需求稿做了,上線后似乎也沒啥大問題。
在活動設計中,如果繼續這樣做,情況就大不一樣。我們接到的需求有可能是這樣:“世界杯到了,我們要做個活動,別家都在做,我們不做就Low了”。 這個時候,作為設計師一定要弄清楚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不然,有可能就出現了下面這個情況, 既然做了活動,當然得有衡量指標,于是,運營、產品、設計開個會討論討論:“我們會在域外推廣,我們那么多獎品吸引參與者,我們可以用拉新數,活動頁 PV、UV來衡量”,“PC上的開發量太大,我們就給個二維碼提示用戶去到移動端參與吧”,“嗯,有道理,這樣還可以給客戶端引流呢”。就這樣,另一個衡 量指標——客戶端新下載量就出來啦。在設計的時候就更有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個地方我們再加個下載的button來給客戶端引流吧”。tada~一場 活動就這么愉快地進行下去。
那么,到了最后,設計稿上的信息也許就會琳瑯滿目,讓用戶找不到重點。更重要的是如何來衡量這個活動的成功、失敗,或者是否達到預期呢?似乎每個指標都有那么點波動,但卻都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這樣對于整個團隊士氣和信心不可謂沒有影響。
對的,我們其實根本沒有一個核心指標,我們什么都想做,好像一個活動能幫我們解決所有的問題,其實不然。so,在接到活動需求時,應明確此次活動目 的,在設計上區分信息主次和呈現層級,避免將所有信息和操作不分重點地堆積在頁面上,減少用戶思考,其他的指標實現了更好,沒實現也莫強求。
對于設計師而言,在充分理解運營需求及活動目的的基礎上,主要的工作從這里開始。這一年,接觸到的活動形式主要有以下3類:
圖3.用戶參與活動路徑
① 單一路徑
這類活動形式比較簡單,比較容易做出小而美且利于傳播的活動,交互也相對簡單。這類活動重在保持操作簡潔,通過玩法、場景、視覺的處理將用戶充分帶入,同時,任務流程不宜太長,減少中途跳出率。
圖4. 單一路徑的活動,流程簡單,重在引導用戶層層深入
② 多條分支路徑并存
對于有多條參與路徑的活動,設計者需在活動目的的基礎上理清不同模塊的關系,是同時并重,還是主輔關系,設計上需采取不同的展示方式。 如我們在做雙十一的打折活動時,有針對新用戶的下載送話費和對老用戶的買書半價活動,我們的核心目標就是拉新和促進老用戶消費,那么在設計上就應該是并重 的。而且針對推廣場景,如果是在客戶端外打開活動頁,則下載送話費入口在上;如果是客戶端內打開則購買半價顯示在上。而對于有3種、4種以上參與方式的活 動,一般需一個入口展示頁,給用戶明確的活動地圖指引。多入口的活動,推薦大家看《活動頁面設計——運營動線設計流程小結》。
圖5. 多條路徑的活動首頁
③ 需跳出專題頁參與活動
這類活動是最頭疼的,活動頁僅僅是出于宣傳的目的,用戶需進到客戶端或者產品其他頁面去參與活動,這個時候宣傳頁只需把事情講清楚并做好引流作用。 另外一種需完成某類任務來獲得抽獎資格的活動,用戶跳出活動頁后還需要返回活動頁來完成抽獎,在這一系列漫長的過程中,活動這事恐怕也多半會被用戶遺忘, 又或者跳出參與互動后,需要重新找到活動頁入口,流程之繁瑣可想而知。對于這一類活動,如果條件允許,最好能帶著用戶走完全部流程,不需用戶手動切換頁 面;而實在避免不了的需要設計師提前想好用戶的每一步操作流程,在合適的流程節點上再將用戶帶回活動頁。
圖6. 在合適節點引導用戶回流
活動首先會通過各式各樣的推廣位呈在用戶面前,互聯網經過這么多年發展,可以說用戶已經對各式各樣的廣告形成一定的免疫力,比如PC端右下角的彈窗 廣告、頁面上大大的banner以及彈窗和浮層,很多都會被用戶直接忽視甚至厭煩。因此,活動推廣位的呈現需更多地考慮怎樣以更有趣、更不令人反感,轉化 率更高的形式呈現出來。
圖7. 各種活動推廣位方式
文字鏈、banner、軟文、直郵、彈窗、浮層這類慣用的推廣位在此就不細講,講講其他幾類推廣方式。
① 頁面小widget
對于網站來講,這種推廣位侵入性小,對用戶的操作流程干擾低,主要通過狂拽酷炫或呆萌的視覺效果吸引用戶主動點擊,也可加入適當動畫,吸引用戶注意力。
圖8. 云閱讀找龍珠活動的頁面右側小widget
② 信息流廣告
信息流廣告常見于社交應用,在用戶閱讀的信息流中插入廣告。為降低對用戶的干擾程度,twitter等社交媒體也在嘗試通過算法精準推薦相應的廣告。
圖9.信息流廣告
③ PC主站全頁面展示活動,APP開機封面動畫推廣
與其在各個角落眼巴巴盼望著被用戶臨幸,以小米為代表的PC網站索性大刀闊斧的在用戶初次進入其PC官網時,來個全屏覆蓋,只在推廣頁面上留個進入 官網的小入口。這類推廣形式,打斷了用戶本來的心理預期,屬于計劃之外的事情,為了避免用戶反感,對活動本身和視覺吸引力本身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圖10. 小米的主站的全頁面活動展示(由于筆者在域外截圖,此頁面上并沒有直接進入小米官網的入口)
圖11. 網易新聞圣誕節的開機封面動畫
④ 客戶端內嵌
這種形式與用戶互動性強,但是開發成本也是最大的,需配合客戶端發布新版本,最常見的就是淘寶雙十一雙十二的app內推廣。
圖12. 淘寶雙十一客戶端的抽獎入口
將用戶吸引過來,接下來一步就是讓用戶參與。參與門檻低的活動,用戶的參與度自然就會高。設計上映盡量晚的讓用戶登錄,不然用戶已進入活動頁就提示 要登錄,用戶很可能就被嚇跑了。最好的環節是在用戶中獎后,提示其登錄領取,通過利益誘導去提高登錄轉化率。但是,此處存在個技術難點:如何對未登錄用戶 進行防刷處理,是需要設計和開發進行平衡的地方。
做活動以前對于“別讓我思考”這句交互設計上的金科玉律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認識,經過兩次活動的洗禮后真正深刻地認識到用戶在參與活動、瀏覽頁面時是有多么的漫不經心和隨心所欲。在設計上應給用戶明確的視覺線索,讓用戶閉著眼睛也能走完對的流程。
① 符合用戶的認知,記得把自己切換到小白模式來反省設計;
用戶在參與活動時往往是憑借第一直覺,看到可點的就去試試,頁面上大段的規則說明,抽獎規則等等是完全沒有耐心去看的,只有在碰壁的時候才會主動去思考。如尋找龍珠活動,在小白用戶的認知里根本沒有詳情頁的概念,而這個名稱在圈內已經習以為常。
圖13. 找龍珠活動主頁
② 理解用戶的視覺焦點;
人在有目標時,視覺焦點會變窄,甚至達到1度,或者只有平常視野的1%。將用戶順利帶到詳情頁去后,有些有固定認知的用戶會直接去到漫畫正文找龍 珠,無果;有些停留在當前頁的用戶則迷茫良久,而此時,只需要加入個簡單的龍珠掉落動畫來引導用戶的視覺焦點,情況想必會改良一些。
圖14. 漫畫詳情頁的龍珠
③ 善用反饋,不同類型的反饋在形式處理和視覺風格上要有顯著差異。
如下圖,用戶點擊我要抽獎時,若無資格抽獎,反饋如圖a所示,當獲獎時如圖b所示,細心的讀者可能已經發現,由于兩者在形式和UI上并無太大差異,反饋如圖a乍一看會給人“我中了200閱點”的錯覺,而在參與活動時大部分用戶也確實只會傲嬌一撇。
圖15. 國慶購書抽獎活動無資格抽獎和獲獎提示
對于需用戶持續回訪的活動,應盡快讓新手用戶嘗到中獎的甜頭,這點和各類游戲從易到難的一級級闖關機制類似,適當控制難度,增強用戶持續參與的信心。
有研究表明,71%的用戶不愿分享內容,活動中我們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通過物質獎品來激勵用戶分享,而這個分享的人數很大程度就依賴于獎品力度,屬于 外在動因。 更為巧妙的方式,則是利用人性的弱點,從用戶的虛榮、自我實現、身份認同等角度在活動設計層面去驅動分享的內在動因。如前陣子微信上很火的小游戲:神經 貓,色盲等。
圖16. 刺激用戶分享動機
合理的動畫效果和音樂能幫助營造或喜慶或溫馨的活動氛圍,增強活動代入感,在眾多html5頁面里都有見,也將是以后做活動需嘗試的方向。
除了以上幾點外,還需注意的點:
1.打點詳細,便于后期數據分析用戶在哪個環節流失了;
2.了解合作伙伴,了解合作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對自身品牌負責,最好不做有傷用戶感情的事;
3.活動結束后的頁面處理方式:由于wap頁的傳播更不可控,一些用戶進入活動頁時活動已經結束,需要給到用戶及時的反饋。
4.上線前簡要的用戶測試;對于有條件的同學,上線前最好找身邊的同事朋友做個簡要的測試,能快速發現可用性問題并修正。
5.設置完備的防刷機制,有備無患。
原文來自:網易UED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