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Warning: error_log(/data/www/wwwroot/hmttv.cn/caches/error_log.php): failed to open stream: Permission denied in /data/www/wwwroot/hmttv.cn/phpcms/libs/functions/global.func.php on line 537
占用 4 字節和 INT 相同,但比 INT 可讀性高
超出 取值范圍的使用 類型存儲
經常會有人用字符串存儲日期型的數據(不正確的做法)
6. 同財務相關的金額類數據必須使用 decimal 類型
Decimal 類型為精準浮點數,在計算時不會丟失精度
占用空間由定義的寬度決定,每 4 個字節可以存儲 9 位數字,并且小數點要占用一個字節
可用于存儲比 bigint 更大的整型數據
索引設計規范 1. 限制每張表上的索引數量,建議單張表索引不超過 5 個
索引并不是越多越好!索引可以提高效率同樣可以降低效率。
索引可以增加查詢效率,但同樣也會降低插入和更新的效率,甚至有些情況下會降低查詢效率。
因為 MySQL 優化器在選擇如何優化查詢時,會根據統一信息,對每一個可以用到的索引來進行評估,以生成出一個最好的執行計劃,如果同時有很多個索引都可以用于查詢,就會增加 MySQL 優化器生成執行計劃的時間,同樣會降低查詢性能。
2. 禁止給表中的每一列都建立單獨的索引
5.6 版本之前,一個 sql 只能使用到一個表中的一個索引,5.6 以后,雖然有了合并索引的優化方式,但是還是遠遠沒有使用一個聯合索引的查詢方式好。
3. 每個 Innodb 表必須有個主鍵
Innodb 是一種索引組織表:數據的存儲的邏輯順序和索引的順序是相同的。每個表都可以有多個索引,但是表的存儲順序只能有一種。
Innodb 是按照主鍵索引的順序來組織表的
4. 常見索引列建議 5.如何選擇索引列的順序
建立索引的目的是:希望通過索引進行數據查找,減少隨機 IO,增加查詢性能 ,索引能過濾出越少的數據,則從磁盤中讀入的數據也就越少。
6. 避免建立冗余索引和重復索引(增加了查詢優化器生成執行計劃的時間) 7. 對于頻繁的查詢優先考慮使用覆蓋索引
覆蓋索引:就是包含了所有查詢字段 (where,select,order by,group by 包含的字段) 的索引
覆蓋索引的好處:
8.索引 SET 規范
盡量避免使用外鍵約束
數據庫 SQL 開發規范 1. 建議使用預編譯語句進行數據庫操作
預編譯語句可以重復使用這些計劃,減少 SQL 編譯所需要的時間,還可以解決動態 SQL 所帶來的 SQL 注入的問題。
只傳參數,比傳遞 SQL 語句更高效。
相同語句可以一次解析,多次使用,提高處理效率。
2. 避免數據類型的隱式轉換
隱式轉換會導致索引失效如:
select name,phone from customer where id = '111';
詳細解讀可以看:MySQL中的隱式轉換造成的索引失效這篇文章。
3. 充分利用表上已經存在的索引
避免使用雙%號的查詢條件。如:a like '3%',(如果無前置%,只有后置%,是可以用到列上的索引的)
一個 SQL 只能利用到復合索引中的一列進行范圍查詢。如:有 a,b,c 列的聯合索引,在查詢條件中有 a 列的范圍查詢,則在 b,c 列上的索引將不會被用到。
在定義聯合索引時,如果 a 列要用到范圍查找的話,就要把 a 列放到聯合索引的右側,使用 left join 或 not exists 來優化 not in 操作,因為 not in 也通常會使用索引失效。
4. 數據庫設計時,應該要對以后擴展進行考慮 5. 程序連接不同的數據庫使用不同的賬號,禁止跨庫查詢 6. 禁止使用 SELECT * 必須使用 SELECT 查詢
原因:
7. 禁止使用不含字段列表的 INSERT 語句
如:
insert into t values ('a','b','c');
應使用:
insert into t(c1,c2,c3) values ('a','b','c');
8. 避免使用子查詢,可以把子查詢優化為 join 操作
通常子查詢在 in 子句中,且子查詢中為簡單 SQL(不包含 union、group by、order by、limit 從句) 時,才可以把子查詢轉化為關聯查詢進行優化。
子查詢性能差的原因:
子查詢的結果集無法使用索引,通常子查詢的結果集會被存儲到臨時表中,不論是內存臨時表還是磁盤臨時表都不會存在索引,所以查詢性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對于返回結果集比較大的子查詢,其對查詢性能的影響也就越大。
由于子查詢會產生大量的臨時表也沒有索引,所以會消耗過多的 CPU 和 IO 資源,產生大量的慢查詢。
9. 避免使用 JOIN 關聯太多的表
對于 MySQL 來說,是存在關聯緩存的,緩存的大小可以由 參數進行設置。
在 MySQL 中,對于同一個 SQL 多關聯(join)一個表,就會多分配一個關聯緩存,如果在一個 SQL 中關聯的表越多,所占用的內存也就越大。
如果程序中大量的使用了多表關聯的操作,同時 設置的也不合理的情況下,就容易造成服務器內存溢出的情況,就會影響到服務器數據庫性能的穩定性。
同時對于關聯操作來說,會產生臨時表操作,影響查詢效率,MySQL 最多允許關聯 61 個表,建議不超過 5 個。
10. 減少同數據庫的交互次數
數據庫更適合處理批量操作,合并多個相同的操作到一起,可以提高處理效率。
11. 對應同一列進行 or 判斷時,使用 in 代替 or
in 的值不要超過 500 個,in 操作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索引,or 大多數情況下很少能利用到索引。
12. 禁止使用 order by rand() 進行隨機排序
order by rand() 會把表中所有符合條件的數據裝載到內存中,然后在內存中對所有數據根據隨機生成的值進行排序,并且可能會對每一行都生成一個隨機值,如果滿足條件的數據集非常大,就會消耗大量的 CPU 和 IO 及內存資源。
推薦在程序中獲取一個隨機值,然后從數據庫中獲取數據的方式。
13. WHERE 從句中禁止對列進行函數轉換和計算
對列進行函數轉換或計算時會導致無法使用索引
不推薦:
where date(create_time)='20190101'
推薦:
where create_time >= '20190101' and create_time < '20190102'
14. 在明顯不會有重復值時使用 UNION ALL 而不是 UNION 15. 拆分復雜的大 SQL 為多個小 SQL 數據庫操作行為規范 1. 超 100 萬行的批量寫 (UPDATE,DELETE,INSERT) 操作,要分批多次進行操作
大批量操作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主從延遲
主從環境中,大批量操作可能會造成嚴重的主從延遲,大批量的寫操作一般都需要執行一定長的時間, 而只有當主庫上執行完成后,才會在其他從庫上執行,所以會造成主庫與從庫長時間的延遲情況
binlog 日志為 row 格式時會產生大量的日志
大批量寫操作會產生大量日志,特別是對于 row 格式二進制數據而言,由于在 row 格式中會記錄每一行數據的修改,我們一次修改的數據越多,產生的日志量也就會越多,日志的傳輸和恢復所需要的時間也就越長,這也是造成主從延遲的一個原因
避免產生大事務操作
大批量修改數據,一定是在一個事務中進行的,這就會造成表中大批量數據進行鎖定,從而導致大量的阻塞,阻塞會對 MySQL 的性能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特別是長時間的阻塞會占滿所有數據庫的可用連接,這會使生產環境中的其他應用無法連接到數據庫,因此一定要注意大批量寫操作要進行分批
2. 對于大表使用 pt-online-schema-change 修改表結構
對大表數據結構的修改一定要謹慎,會造成嚴重的鎖表操作,尤其是生產環境,是不能容忍的。
pt-online-schema-change 它會首先建立一個與原表結構相同的新表,并且在新表上進行表結構的修改,然后再把原表中的數據復制到新表中,并在原表中增加一些觸發器。把原表中新增的數據也復制到新表中,在行所有數據復制完成之后,把新表命名成原表,并把原來的表刪除掉。把原來一個 DDL 操作,分解成多個小的批次進行。
3. 禁止為程序使用的賬號賦予 super 權限 4. 對于程序連接數據庫賬號,遵循權限最小原則
轉自:MySQL高性能優化規范建議 |
*請認真填寫需求信息,我們會在24小時內與您取得聯系。